第656章 新华王
米国立国的原因说法很多,对于贾琏而言,认可的理由是不想给英国政府纳税了。
米国独立后,南美洲也跟着闹腾了起来,1810年海地开了第一枪。嗯,就是那个吃土的的海地。
外交的事情贾琏不敢马虎,接到通报后,赶紧来鸿胪寺了解情况。
问了才知道,米国的代表团走的欧洲,绕过非洲,再到的南洋。船是半个月前到的广州,现在被隔离期间。
这个隔离期是贾琏搞出来的,欧洲人满世界乱跑,万一带着霍乱或者别的什么瘟疫呢?
这一套卫生防疫策略,也是贾琏一手制定。
如今的工程学院有专门的中医科和外科,都是这些年一点一点搞起来的,挺不容易的。
知道消息的此刻,米国使团的船,经过专门清理之后,应该再次启程,前往天津了。
从广州到天津,海路快则半个月,慢则二十日。
为此事,贾琏将一干鸿胪寺官员召集过来,讲了讲米国的事情。
“此辈忘恩负义,无德无信,不若驱离了事。”鸿胪寺少卿听了贾琏的话后,忍不住开口吐槽。
一众官员纷纷鼓噪,指责米国乃不知廉耻的蛮夷之邦。
贾琏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道:“外交乃一国体面,别国远来,与我并无恩怨,当以礼待之。不要失了礼仪之邦的体面。跟大家说这些,就是想提醒各位,看清楚来的都是些什么人。不要因为他们嘴上说的好听,就看不到他们藏起来的狼子野心。总之,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不损国家。”
众人应诺之后,贾琏这才离开。接下来鸿胪寺关于接待工作,达成了一个共识,给了米国代表团一个最低待遇的标准。
拿破仑战争期间,米国以为英国无暇顾及加拿大,所以才敢出兵攻打,却被反打一波,白宫也烧了。
这时候的米国立国不过几十年,还很弱小,可见其野心勃勃。
此后米国倒是没有再惦记加拿大,而是开启了西进运动。一点一点的扩大国土面积,一点一点的壮大起来。
动乱的欧洲给米国带去了大量的欧洲人口,也是米国能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西进运动起源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178年的《关于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高-潮是林肯的《宅地法》。
前前后后延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一直到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非要较真的话,再往前可以算到英国殖民地时期。
现阶段想要遏制还是有时间的,为此贾琏在家里很是伤脑筋,关键还是人口,人口少了可真不行。
组建大规模的船队前往新华殖民地不难做到,但是所需的殖民物资呢?即便可以把物资运过去,所需的花费呢。
要知道,此时没有朝廷的支持,单单靠薛家商行,规模很难做起来。
只能等澳洲的金矿枯竭了,然后走美国回来的船队多带黄金,鼓动民间自发的淘金热。
总而言之,多管齐下。首先是加大移民力度,其次是加大物资运输的力度,再有就是与土著结好,尽可能的武装土著。
所以呢,还是要尽量把退役军人派过去才行,还要指定若干殖民地的首领。
可惜没法子亲自去一趟!
就在贾琏想法子,如何才能尽快的壮大新华殖民地的时候,正所谓瞌睡了有人递枕头了。
三日后贾琏出门上班,刚到研发厅衙门,便有内侍来传,请贾琏参加御前内阁会议。
跟着内侍来到会场,今上未至,林如海等阁臣已经先到一步,贾琏一一见礼后,见非阁臣着仅自己,便低调的在角落里寻个座。
不多时,李元驾临,众人起身相迎见礼。礼毕,今上落座道:“洛王上了份奏折,卿等为朕参详一二。”
现场每人都发了一份誊抄件,贾琏也有一份,接过看完才知道是李亨有想法了。
啥想法的,大概是在洛阳呆的太安(压)逸(抑)了,特意上了一份奏折,请示要为王前驱,开疆拓土云云。
众人看罢,表情凝重,皆不语。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李亨是亲王,他若往边疆去,开疆拓土,手里要有兵吧?
这个兵多少才合适呢?给多了怕造反,给少了怕出事。
皇帝本可以直接处理,不必经过内阁,但是现在拿到内阁来开会讨论了,一定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这份压力可以是来自太后、诸王、宗室等等。最关键的是,皇帝的真实用意,是借内阁来反对呢,还是借内阁来支持呢?
毕竟昔日内阁就主张,让李亨去西域,后来因为各种顾忌,李亨才去了洛阳。
李元见众阁臣不说话,便主动道:“父皇在世之时,鼓励各王为国开疆拓土,今洛王有此雄心,朕也不好拦着他。”
贾琏坐在角落里,安静的体会李元这番话,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初新皇登基,自然是惶恐不安,生怕横生枝节,故而要将李亨放在洛阳,也好看着他,免得多生事端。如今李元坐稳了皇位,李亨的威胁不大了,那又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关键是这份奏折是李元的意思,还是李亨的意思。
“怎么,诸卿没有看法?”李元说着语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要知道这帮阁臣平时开会说话,那是滔滔不绝的。
林如海先看李清,这厮低头躲开,后面的方颂和岳齐,也都是低头躲开,潘季驯干脆打瞌睡。贾琏,算了,本来就有间隙,不要扩大矛盾。
“陛下,此天家之事,一切应由圣上乾纲独断。”林如海没法子,都不说话,他只好起来说了。
李元见林如如此说,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笑眯眯的看着贾琏道:“贾卿,可有高见?”
贾琏被点名的瞬间,所有人都精神了,纷纷看了过来,甚至有人不免幸灾乐祸了。
这种事情说错话,后患无穷的。
贾琏本不想表态,被点名了突然心念一动,觉得是个机会,便平静的站起抱手道:“陛下既然点了微臣,不说便是不敬。微臣斗胆说几句,若有错漏,还请陛下海涵。”
李元笑道;“爱卿只管说,朕不怪罪。”
贾琏这才继续:“洛王之奏,暗合先帝遗志,不准恐招致天下非议。准之,往何处去最为稳妥呢?”
顿了一下,众人都在体会贾琏措辞中的“稳妥”一词,不免暗暗称赞,确实如此。
“今我各边,西有西宁王,北有漠北王,东有东平王。南洋则专设南洋总理大臣,纳入朝廷直属,也不合适,更不稳妥。算来算去,唯有大洋彼岸的新华殖民地,最为妥当。臣微薄之见,请勿笑之。”贾琏说完便坐下了。
李元愣住了,内阁其他大臣都露出了意动的眼神。
这个新华殖民地,他们是知道的,大洋彼岸到底有多远不清楚,但是去一趟要一年的概念,大家还是有的。
少算一点,万里总有的吧,实际上远远不止,直线距离都一万公里了。
关键这事情吧,亲王有相应的待遇,真要送过去,至少要有给他配一支小规模的舰队,三千精锐总是要的,不能更少了,不然说不过去。
问题是这万里之遥,派谁去合适呢?
李元确实心动了,李亨是身份太特殊了,处置不好太过被动了,不能落一个皇帝容不下亲兄弟的坏名声吧?
“先生说的详细一点。”李元下意识的换了称呼,众人也没注意,都在看着贾琏,等他的答案。
“微臣算了算账,首先护航舰队不能少于十二艘三级战列舰,算上其他辅助的船只,至少需要三十艘各型辅助船只,才能保证舰队的战斗力。其次,洛王乃亲王,卫队不能少于三千,算上随行的人员,运输船只,后勤补给船只,加起来也要三十艘商船。舰队可以从南洋舰队抽调,商船可以从民间雇佣,至新华殖民地后,可设新华州,并利李亨为新华王。”
贾琏说的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顺利抵达新华殖民地,舰队和辅助船只可以留下,也可以不留下,商船从民间雇佣,自然是要离开的。
因为走北美航线,届时完全可以与薛家商行的民间船队汇合,可能就不是这七十二艘船,而是一百多艘船的庞大船队。
这一趟能运过去多少人,一万人不敢说,七八千总是要有的。
再者,有了李亨在北美的新华殖民地为藩王,朝廷肯定不能不管啊,这就不可能是一次性投入了。
对于李元而言,这么做自然是大有好处的,万里之外的新华王,那还能有啥威胁呢,眼不见不心烦好不好。
至于后续的投入,那也是值得的。少了一个对皇位的潜在威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任何事情只要与稳固皇位联系起来,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李元满意的看看贾琏,暗道:还是先生知我。
其实李元还想过,给李亨丢西域去算了,但怎么说呢,西域那地方虽然也很远,但总有个西宁王在,还有个漠北王呢,万一中原有事,三股势力河流,觊觎大位呢?新华殖民地就不一样了,那地方够远,够穷乡僻壤,给人打发过去,周围都是蛮夷,想打回来难比登天。
“先生说的有理,那便拜托先生,全权处置此事!”李元满意之余,干脆一事不烦二主了。
贾琏没立刻答应,而是继续道:“舰队护航至新华殖民地,暂留两年,然后自南洋派舰队去轮换,此事一定要与舰队官兵说明白。再者,此行舰队官兵护航,一律算出征,应付费用不可短少。”
李元这次瞬间明白贾琏的意思,舰队两年一个轮换,那就能保证舰队不会被李亨收服,这也是防着李亨呢。
“准了!此事,先生看着办就是。所需花费,内帑可出五百万元,户部能出多少?”李元非常的干脆,巴不得李亨明天就滚蛋。很大方的开内帑后,扭头问看李清,户部也要出钱的,不要指望内帑一家出钱。
李清沉默了一会才道:“户部也可出五百万元。”
李元这次真是非常大方道:“先各出一千万,如不如用,先生再报就是。”
至此,贾琏再无话说:“微臣领命。”
贾琏告辞出来后,立刻召集幕僚,先做计划。三日之后,计划做好了才上报皇帝,御批之后设专用账户。户部以及内帑资金转入后,贾琏找皇帝要一份圣旨,无旨意调兵是大罪。
拿到圣旨后,贾琏派人将计划坐火车送一份去洛阳,李亨看到御批的计划后,上谢恩奏折之后,自行准备随行人员一千人,以及相关物资。
出发点选在天津港,松江府,此事的准备期较长,预定明年上半年三四月间出发。
所需的相关物资很多,军火装备,茶叶,大豆,酒水,干粮,棉布,每一项都是大宗需求。
贾琏要求准备的同时,军方还要应贾琏的要求,抽调三千无牵挂之兵为亲王卫队,如果人数不足,可以从民间招募孤儿入伍训练一段时间。
军中无牵挂之人可以为军官,选定后集中起来学习带兵之策。
总之,外表看起来一定要光鲜亮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与此同时,薛家商行开始在长崎港囤积货物,筹备船队,明年跟着一起送移民和货物过去。
李元隔三差五的召见贾琏,询问进程。
贾琏通过对话,暗示李元,即便李亨到了新华殖民地,做了新华王,大概也是就是个招牌,与之在洛阳并无太大的区别。
新华殖民地本就有数千本土殖民先期垦殖,前后五年的时间,出发之前,李亨被隔离在外,出发之后,大海之上无从接触同船之外的其他人,到了新华殖民地,自然难有作为。毕竟藩王嘛,在洛阳的时候是养猪,到了新华殖民地,继续养就是了。
总而言之,李亨即便到了新华殖民地,也无法与西宁王、漠北王、东平王相提并论。
甚至都不如安南的王家。或者说,因为安南王家的缘故,先帝才选择在南洋设南洋总理大臣一职。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4530_4530478/111104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