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62章 没一个简单的

第662章 没一个简单的


是什么事情,逼着李元宁愿放弃好好的过一个年,也要先动手搞出那么大的一个案子呢?

    这大概是眼下内阁诸公最为关切的事情了。

    如果仅仅是皇后一族的贪腐案件,大概是不足以让皇帝这么做的,忠顺王?别搞笑了,这就是一条老狗,还是被先帝打断了脊梁的老狗。

    内阁这帮大佬们的脑子可太好用了,尤其是放在琢磨人这上头,个顶个的超算级别。

    林如海回到内阁,立刻给贾琏叫去问话:“王氏嫡长子之死,怎么回事?”

    贾琏双手一摊,面带无奈:“岳丈大人可真看的起我,这事情我能上哪知道去?”

    林如海冷笑道:“你难道不觉得奇怪,陛下为何在年前搞出如此大案?”

    贾琏报以冷笑:“不奇怪!我为何要奇怪,我躲着走都来不及呢。岳丈大人,小心隔墙有耳,有的事情不知道才是好事,知道了反而不妙!”

    两人的声音不大,门外还有长随守着,自然不怕别人偷听。不过,这类话还是少说为妙,至少现在不合适说。

    “你说的对,老朽着急了。”林如海立刻承认错了,贾琏起身告辞。

    出来后走半道上,方颂的门打开,给他拽进去后,立刻关门低声问:“首辅大人找你说啥了?”

    “还能有啥,问能不能掺和,要做到啥程度。”贾琏当然不能说实话,方颂却是信了他的话,别看内阁会议上都说要参与,实际上心里都没底。这事情太过蹊跷,发生的时间也蹊跷,内阁要显示存在感,再敏感也要意思一下的。

    “对啊,我也是问这个,督察院要不要掺和?”方颂顺水推舟,贾琏摇头:“别问我,反正我是不掺和。我躲都来不及呢。”

    方颂连忙道:“多谢提醒,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贾琏再次告辞回去,沿途岳齐和李清的办公室,门都是开着的。贾琏过门不入,不带搭理他们。

    这事情都想着掺和一下,脑子是多么的有坑。还想着借机撇清自身,这是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利害关系。

    皇帝搞事,大过年的不得安生,各部门怨气冲天,年底被迫加班,好气啊!

    贾琏也没闲着,去了一趟铁路局,关注一下年底的值班安排和福利发放。铁路局过年肯定要安排人值班的,要给加班工资的。

    年底的案子处理的又快又急,短短两天时间,案子结果就出来了。

    腊月二十七,李元又召开御前内阁会议,通报了调查结果后,询问诸位内阁大臣。

    “此辈罪大恶极,朕拟极刑,诸公以为如何?”李元果然是个主动的皇帝,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

    林如海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支持。要说案子大,那是真不小,银行方面目前查出来的涉案金额有三千万,这帮人全家杀了都够了。问题是,涉案人员都是皇亲国戚,真的能说杀就杀么?

    就在众人犹豫之际,贾琏起身道:“陛下的心情微臣能理解,但是人杀不得。”

    李元大概没想到贾琏能这么说,根据过往的经验,贾琏应该痛恨这些人才对啊。更别说,这些人有谋刺贾琏的嫌疑,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装?

    “先生细说!”不知何时,李元把老习惯又带出来了,称贾琏为先生。

    “先帝在位期间,非谋逆不杀大臣。虽为有制,臣皆以为有制,陛下若喜杀,恐群臣离心。”贾琏不紧不慢的说明理由,李元愣住了。

    众阁臣表情各异的看着现场,内心里都有一本账。

    早期的李元,为人宽和,纵容身边人,导致在先帝处失分过多,进而被贬谪南洋。回京后的李元为人低调,依旧不失宽和,不料登基之后,风格突变,动辄要杀大臣。也知道是不是以前受伤太深,导致了性格变化。

    从贾琏的角度看李元,登基之后显得有点急躁了,戾气也重。所以必须在关键节点上,给他降降温。

    至于李元会怎么想,贾琏还真就顾不上了。现在的大周,想要快速发展,下面可以乱,上面不能乱。下面可以杀,上面能不杀就不要杀。

    原因也很简单,想要发展,必须要有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现在外部环境尚可,内部绝对不能从高层开始乱。

    杀人是很解气,但是一旦形成了习惯,路径依赖了,凡事都想用物理来解决问题,对于皇帝和国家而言,都不是好事。

    李元一开始很不理解,但冷静下来不禁想,明明贾琏才是被刺杀的那个,却没有着急立刻展开报复,甚至还阻止朕杀嫌疑目标,可见他是为了朕好,为了朝廷好,并非私心在作祟。

    相比之下,此番大案,内阁的李清和岳齐,派人参与,虽然没有插手,盯的却很紧。他们自然是私心的缘故,生怕被牵连了。

    想到好好的一个过年,被人给搅了,李元心头的戾气又上来了,再看看贾琏坚定的眼神,李元心头一凛,且忍一忍,待明年李亨送走了再说。

    “如此,便如卿所言吧。”李元点点头,退让了。

    林如海见状立刻接过话语权:“既然陛下定下了不杀的调子,那便商讨一番,流放何地?”

    承辉帝期间,非谋逆不杀大臣的潜-规-则深入人心,整个官员阶层,还真的是怕李元杀人。

    这种事情只要开了一个口子,以后根本堵不住。皇帝要杀人,只要罪名成立了,还真就合理合法。

    “诸卿商议吧,先生随朕来一趟。”李元起身,顺便叫上了贾琏。

    此举导致诸公愕然,纷纷看来,羡慕嫉妒之色溢于言表。

    贾琏也同样愕然,不过还是很自然的起身跟上了,表情上看不出端倪。

    别看是新君,生于帝皇家的孩子,哪有一个是简单的。不过区区一句话,贾琏成了内阁的众矢之的,传出去呢?

    跟着李元出来,在宫内慢步,李元不停下不回头,贾琏也不说话,默默的跟着。

    “龙禁尉调查过,先生遇刺案,此辈皆有重大嫌疑。”李元突然站住回头,说了一句惊人的话。

    贾琏及时站住,没有撞上去,惊闻此言,面露惊愕:“陛下,此事非比寻常,龙禁尉可有证据?”

    李元面无表情道:“龙禁尉查出,忠顺王多年以来与关外生意往来密切,没少往辽东和漠北走私军械。至于货源嘛,京营三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报废,是不是报废,下面的军官一句话的事情,他们钻的就是这个空子。父皇丧期期间,走私也没停过,这些年陆续走私了上千支步枪。外戚也好,宗室也罢,觊觎官营企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朕登基后,王氏快速的与他们搞在一起,朕也不得不下决心。”

    这话说的,如果是不知道真相的人,还真要被感动坏了。

    “微臣不知从何说起。”贾琏还是做出了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抱手九十度躬身行礼。

    李元暗暗得意,心道:以先生的能力,不难猜到哪些人嫌疑最大,如今朕为了除掉了一些威胁,感激是自然的。

    “朕也不全然是为了先生,也有贪腐过甚的缘故。”李元没有扶起贾琏,而是继续往前走,贾琏赶紧起身跟上。

    内阁这边看到的报告,自然是不全面的,只有相关的贪腐以及走私方面的罪证,抄家获得的金银,那也是打了折扣的。

    好在内阁心思不在这上头,无论是谁,都怕被卷进去,现在看了报告,没有牵扯到内阁,外臣更是一个都没有,自然是放心了。

    一番商议的结果,流放去关外最合适了,毕竟有一个忠顺王,还有两个王氏子,不看僧面看佛面,流放太远就是结仇了。

    皇后的面子,必须要给足,否则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被记恨,遗祸子孙。

    都是权利生物,知道权利在手时该做点啥,免得将来退休后,遭到疯狂的报复。

    这类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只不过历史比较久远了。太上皇年间,早期的党争就比较凶残,失败者往往结局悲惨。

    方白衣能在太上皇年间坐稳首辅的位子,靠的就是他对官员的庇护,能救一个算一个,这才导致他威望极高。方白衣做首辅后,太上皇也没再杀一个大臣,除非是谋逆。太子案所谓的从逆者,方白衣的坚持之下,也仅仅是流放。

    从这点看,周帝国也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其中以朱祁镇杀于谦为最。皇帝连于谦都杀,导致君臣离心离德的后果太严重了。

    文臣也一样,党争失败的下场很惨,对政敌自然是穷追猛打,不死不休。

    当然了,党争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力发展停滞了,蛋糕不够分了造成的。这点看看现在的米国就知道了。

    太平年间,一旦陷入了这种因为存量竞争的时期,党争注定是要出现的,为了利益斗的你死我活。晚唐如此,晚明也如此。

    宋朝的党争也很激烈,但是皇帝少杀甚至不杀大臣,这才能在北宋倾覆之后,南宋半壁江山快速的凝聚成型,又坚持了一百多年。

    明朝作为后世皇帝的反面教材,很大程度上与朱祁镇杀于谦,崇祯动不动就杀大臣有很大的关系。

    君臣之间的信任被打破的后果很严重的,皇帝还喜欢杀大臣,那就完蛋的更快了,可以说一泻千里。

    当然这些与贾琏没关系,他不是不想杀,而是不希望朝局动荡,影响了正在快速做大的蛋糕。

    实际上研发厅、铁路局能存在,很大的程度就是因为现在是做大蛋糕的期间,没有必要为了存量利益斗的你死我活。

    至于贾琏自身的遇刺案,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贾琏也看出来了,这不是哪一方能自己做到的,而是多方的合力所致。

    原因也很简单,利益太大了,大到有的人愿意铤而走险。

    至于皇后的王氏族人嘛,估计就是被人利用的蠢货。他们最多就是提供了帮助,王氏不可能拿出那么多死士,底蕴太浅了。

    所以呢,李元表示有针对刺杀案的因素,贾琏心里也就是一笑而过。

    真正想贾琏死的人,一定是资本同行,在资本增值的本能驱动下铤而走险,这才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论述。

    想到这里,贾琏没想过立刻进行激烈的报复,首先想到的是要加快股市的融资行动了,将更多的民间资本吸纳进来,缓解资本因为增值需求的焦虑。只要钱进了股市,那就不是他们能说的算的事情了。现在不着急,等缺钱用的时候,才是给这些人一些来自资本的教训的时候。

    当然贾琏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对王氏出手,不就是为了打草惊蛇么?

    内阁做出的流放关外的决定,李元一点想法都没有,全都快速通过了,就要求一个速度,别耽误过年。

    至于废后的想法,李元还是按下去了。适当的敲打一下王氏,再拿下老牌王爷忠顺王,足以在短期内震慑皇亲国戚们,让他们别搞事情。

    离开皇宫时已经下班了,贾琏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城南。

    范平这边还在忙碌,看见贾琏进来,立刻上前汇报:“表面上看起来,皇亲国戚以及勋贵是倒贾的主要动力,因为他们吃相最难看,最粗糙。实际上倒贾成功,他们能吃的都是明面上的一些东西,负责造血的整个产业链,将落日晋商、徽商、两江豪商、闽浙商团之手。其中两江有相应的产业链,能够快速接收,其他商团,则有充足资本和现成的渠道来消化整个产业链衍生的利益。”

    贾琏坐在靠在椅子上,轻轻的摇晃身子,自言自语:“有点多啊。”

    范平冷笑道:“人手应该来自晋商为首的西北豪商群体,两江的商团相对松散,难以形成合力。他们提供的是官方的力量。只要大人出事,他们负责压下来,或者是在不伤及各方的前提下,将事情混过去。”

    贾琏不动声色的问一句:“你想怎么做?”

    范平正要回答时,柱子敲门进来道:“二爷,人到了。”

    贾琏起身道:“就来。”走之前拍拍范平的肩膀:“报复是必须的,但不要留下任何收尾,想好再说,不要落下任何文字。”

    隔壁的一个单独小院内,便衣的夏刚正在自斟自饮,一点都不带客气的。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4530_4530478/111104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