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四合院:52年逃荒,镇压禽兽小说最新章节 > 第412章 轧钢厂福利,才五十头猪?

第412章 轧钢厂福利,才五十头猪?


虽然华月茹嘴上再次纠正了女儿的称呼,但她心里已经暗暗打定了主意:以后得尽量让秋楠少跟那个苏远碰面才行。

现在年纪小还好说,只是有些朦胧的好感,要是等再过两年,到了真正情窦初开的年纪,这心思一旦生根发芽,再想掐断可就难了。

自家闺女那执拗认死理的性子,华月茹再清楚不过了。

看到丁秋楠似乎还想反驳关于称呼的问题,华月茹连忙转移话题,说道:“好了好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听妈的没错。”

她顿了顿,抛出一个能吸引女儿注意力的提议:

“不过既然你那么想吃肉罐头,那等过两天,就到腊八节了。”

“咱们腊八节那天,就开一罐肉罐头尝尝鲜,怎么样?”

“哦!太好了!”

果然,一听到有肉罐头吃,丁秋楠立刻把“叔叔还是大哥”的争论抛到了脑后,兴奋地欢呼起来。

她迫不及待地从袋子里找出那几个肉罐头,捧在手里,开始仔仔细细地研究上面的图案和说明。

丁秋楠已经开始认真琢磨,过两天到底要先开哪一罐才最划算、最好吃!

.......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年底。

四九城早已彻底进入了寒冬模式,北风呼啸,寒气逼人。

到了年终岁尾,各个单位都开始盘算着给职工发放福利,让大家过个好年。

红星轧钢厂虽然今年才刚刚转为国营厂,但因为有了苏远这个“财神爷”坐镇,接连开辟了好几条赚钱的新路子,今年的经济效益那是相当亮眼,在一众国营厂里堪称一骑绝尘,风光无两。

之前生产的电风扇,销售情况只能算是一般。

但随后推出的电热毯,却意外地打开了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

在国内,电热毯的销售起初并没有太大起色。

这玩意儿要卖几十块钱一条,对普通家庭来说不算小数目,而且它的功能只是让人睡觉时暖和点,还得耗不少电。

在这个物资匮乏、电力供应也紧张的年代,普通人家确实消费不起。

然而,在遥远的毛熊国,电热毯却意外地成了畅销货!

自从产品推出以来,已经成功卖出去好几万条了。

负责那边业务的伊莲娜忙得脚不沾地,却也乐得合不拢嘴。

这电热毯生意让她赚得是盆满钵满,也给轧钢厂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

这天,苏远来到厂部的办公楼,径直走进了杨厂长的办公室。

他是来找杨厂长商量年底福利发放的事情的。

“杨厂长。”

苏远在沙发上坐下,开门见山地说道:

“今年是我们轧钢厂转为国营后的第一年,意义非凡。”

“而且托大家的福,今年咱们厂的效益非常不错,订单都排到明年年底去了。”

“眼看就要过年了,我的想法是,咱们也得给全厂的工友们发点像样的福利。”

“让大家伙儿都能沾沾喜气,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过个好年!”

“您看怎么样?”

厂长办公室里,杨永康厂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脸上带着笑意看着苏远。

后勤主任李怀德也在场,毕竟厂里发放福利的具体事务,最终还是要通过他这个后勤主任来操办。

杨永康心里很清楚现在厂里的形势,也深谙职场斗争和平衡之道。

眼下正是苏远风头最盛、贡献最大的时候,跟他唱反调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在苏远提出给职工发福利的想法后,杨厂长立即表示了赞同。

不过,他随即又面露难色,有些犹豫地说道:

“苏远同志这个想法很好,关心职工生活嘛!”

“我原则上完全同意。”

“只是……这福利的来源是个问题啊。”

“我倒是知道,部里头这次一共就划拨给咱们轧钢厂五十头生猪的指标。”

“咱们厂现在职工加家属上万人,这五十头猪一分摊下去,平均每人能摊上一斤肉就算不错了。”

“这……这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啊。”

“但部里资源就这么多,我也没办法啊。”

杨厂长随即详细解释了一下当前生猪供应的情况。

现在的猪,基本都是粮食收购站从下面农村收上来的,绝大多数是农民自家散养的。

生猪的收购价格,实行的是严格的按质论价、分级收购政策。

根据规定,生猪按照出肉率高低,一共划分为12个等级。

每百斤毛猪如果能出77斤净肉,就能评为最高的一级,收购价格为53.2元。

之后,出肉率每下降2斤,等级就降低一级,收购价格也相应降低1.4元。

比如出肉75斤是二级,51.8元;

出肉73斤是三级,50.4元……

以此类推。

最低的十二级,要求出肉率达到55斤,收购价为37.8元。

这种阶梯式的定价方式,在当时看来是相对公平合理的。

而且食品站的验收员,基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屠宰工出身,对一头猪能出多少肉,眼光毒辣,估摸得八九不离十。

一般情况下也能做到公正无私。

但问题在于,受限于当时的猪种和落后的饲养条件。

农村人都吃不饱,猪就更别提了,基本都是靠打猪草喂养。

收上来的猪普遍体型偏小,能长到一百五十斤都算大的了。

这种散养、吃草长大的猪,精肉多,肥膘少。

放在后世,这绝对是备受追捧的“绿色有机土猪肉”。

但在这个缺油水的年代,肥肉少、瘦肉多的猪可不是什么好猪,大家买肉都抢着要肥的。

而且这种猪长膘慢,个头小,出肉率自然也低,普遍只有百分之六七十左右。

算下来,部里拨的这五十头猪,满打满算也就能出个四五千斤猪肉。

对于上万人的大厂来说,确实是杯水车薪。

苏远一听就皱起了眉头,直接说道:

“五十头?这哪够啊!塞牙缝都不够!”

“依我看,最少也得两百头猪才勉强够意思!”

“杨厂长,您想想,从今年到明年底,咱们轧钢厂给一机部创造的利润,少说也得有几千万吧?”

“咱们立下这么大功劳,就要这么点猪肉,怎么了?过分吗?”

“要我说,就算给咱厂工人一人发一头猪,都不过分!”

听到苏远提起厂里惊人的盈利,杨厂长眼中也闪过一丝兴奋和自豪。

苏远说的确实是事实,轧钢厂今年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苏远居功至伟。

但是,杨厂长也有他的难处。

他苦笑着对苏远说道:

“苏远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

“工人们辛苦一年,确实该好好犒劳。”

“这话……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但让我去跟杨部长开这个口,我可真张不开这个嘴,压力太大了啊!”

他话锋一转,想到了一个办法:

“哎,对了!”

“明天部里的领导们正好要到咱们厂视察,做年前的动员和工作部署。”

“要不……到时候你亲自跟杨部长提提这个事?”

“你说话比我好使!”

苏远一听,毫不犹豫地一拍大腿,说道:

“提就提!这有什么不敢说的!”

“为了咱厂工人能过个好年,我这脸皮可以厚一点。”

“这次杨部长要是不给咱们解决两百头猪的指标,我就天天上他办公室门口坐着去!”

“看他给不给!”

杨厂长听了这话,心里那是既羡慕又佩服。

也就苏远有这个底气和魄力,敢这么跟部里的大领导说话开玩笑。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远和领导的关系那是真的铁。

这不是靠溜须拍马硬攀上的关系,而是实打实用能力和业绩赢得的高度信任和重视。

前阵子杨厂长还听到风声,说苏远媳妇生孩子的时候,有好几位平时难得一见的大领导都亲自带着礼物去探望了。

这待遇,是一般人能有的吗?

.......

第二天,一机部的杨部长果然带着部里的几位相关负责同志来到了红星轧钢厂视察。

一行人先在厂里转了一圈。

如今的轧钢厂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不少,不仅有自己的电热毯专门生产车间,还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另外还兼并了原来的二重机械厂。

二重现在主要生产挖掘机,所以很多外面的人干脆就直接叫它“挖掘机厂”了。

现在挖掘机厂已经走上了正轨,并且已经开始接订单生产了。

本来建设部那边下了订单,想要从一机部这边订购二十台挖掘机,但最后只能先匀给他们十台。

因为还有来自国外的订单,创汇是首要任务,一机部这边必须优先保证国外订单的交付。

毕竟,卖给兄弟单位的价格和卖给外国人的价格,那利润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挖掘机在这个时代属于不折不扣的“大件”工业品,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

虽然苏远觉得这玩意儿在后世算小型机械。

但在当前,绝对是庞然大物般的存在。

这代表着国家的工业实力。

参观过程中,苏远一直陪同在杨部长身边,对部领导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他都对答如流,解释得清晰透彻。

这方面自然没什么能难得倒他。

等参观结束,大家一起来到会议室开会。

众人都落座后,杨厂长悄悄给苏远使了个眼色。

杨部长并没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小动作。

他转过头,神情严肃地对杨永康和苏远说道:

“永康同志,苏远同志。”

“当前挖掘机的生产任务,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外那八十台的订单,必须确保在明年年底前全部交付完毕。”

“你们厂里一定要做好周密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这不仅关系到厂里的利润,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商业信誉!”

“往大了说,这甚至关系到我们的国格!”

“绝对不能出任何纰漏!”

苏远心里其实觉得领导有点过于紧张了。

在他看来,只要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完成任务肯定没问题。

万一真有哪个配套的零件厂掉了链子,估计都不用轧钢厂自己出面,一机部这边就能先把对方收拾得服服帖帖。

想到这儿,苏远看向杨部长,脸上露出无比诚恳甚至带点“忧国忧民”的表情,开口说道:

“请大领导放心!”

“我们轧钢厂上下一定全力以赴。”

“坚决保证在交货期之前,圆满完成任务。”

“绝不给部里丢脸,绝不给国家抹黑!”

他先表了决心,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诉苦”:

“不过……大领导。”

“我们轧钢厂今年刚完成扩大改组。”

“摊子铺得大,人心……难免有些浮动啊。”

“虽然我们在厂里一再宣传。”

“说咱们现在也是正儿八经的国营大厂了。”

“待遇福利一点都不会比其他老牌国营厂差,好让大家安心工作……”

苏远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露出一副特别“心虚”和“难为情”的表情。

然后才继续说道:

“但是……我说这话的时候,这心里头啊,真是直打鼓,底气不足啊!”

“我可是听外面不少人说,人家那些老牌国营厂的福利,那才叫一个好呢!”

“就比方说一机厂吧,人家厂里职工不到两万人,听说部里这次一下就给批了一千头猪的福利!”

“再看看咱们轧钢厂,也将近上万人了,才给了五十头……”

“这差距也太大了点。”

他摆出一副痛心疾首、夜不能寐的样子:

“说实话,大领导。”

“我身为厂长,一想到工友们可能要在背后议论。”

“说咱们厂福利不如别人,可能还要吃糠咽菜地为国家奋斗。”

“我这心里就难受得紧,晚上都睡不着觉啊!”

“这……这不利于队伍稳定,不利于激发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啊!”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了一下。

几位同来的部里工作人员表情都有些微妙,仿佛被苏远这夸张的“哭穷”给噎住了。

其中一位部里的同志忍不住开口反驳道:

“苏厂长,您这消息是从哪儿听来的?”

“这根本就是误传!”

“一机厂那边绝对没有分到一千头猪那么多!”

苏远立刻抓住话头,紧跟着追问了一句,语气那叫一个自然:“哦?没有一千头?那他们分了多少头啊?”

那位同志没多想,顺口就回答道:“三百头!”


  (https://www.02ssw.cc/4413_4413670/440816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