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黄书记的惊讶
前门大街上,人流比往日更加稠密,各粮店门前都排起了蜿蜒的长队,却秩序井然。
王家粮铺的老板王麻子站在店门口,一边招呼伙计称粮收票,一边不住地用袖子擦拭额角的细汗。
他眼角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沿着街面缓步走来,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是苏远主任来了。
沿途不少居民认出苏远,都热情地打招呼。
“苏主任,吃了吗?”
“多亏了您啊主任,不然这粮价真是要上天了!”
“主任您可真是给咱们办了件大实事!”
苏远面带微笑,一一颔首回应,态度温和,毫无架子。
他走到王家铺子前停下脚步。
“王老板,生意兴隆啊。”苏远看着排队的人群,语气平和,“这么多人,店里的存货还周转得开吗?”
王麻子赶紧躬身,脸上堆满笑容,声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
“托您的福,托您的福!”
“还…还能支撑几日!”
“小人知道近来情况特殊,前两日特意多备了些货,定然优先保障咱前门街道老少爷们的口粮。”
“绝不敢误事,您放心!”
苏远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粮价牌,伸手拍了拍王麻子的肩膀:
“嗯,很好。”
“眼下这光景,能守住良心,不发那国难财,便是大善。”
“好好干,我看好你。”
王麻子连声道谢,腰弯得更低了。
直到苏远转身走向下一家店铺,他才敢稍稍直起腰,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湿一片。
他望着苏远看似温和的背影,心里却如同擂鼓。
他可是听得真真切切。
昨夜就是这位面带笑容的年轻主任,一声令下,几家平日里呼风唤雨的大粮商连同家眷顷刻间就被带走,至今下落不明。
这等手段,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前门街道的居民们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可这股风潮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其他街道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一大早,无数其他街道的居民闻风而动,涌向前门大街的各家粮店,却无一例外地被那句“凭票供应,只限本街道户口”挡在了门外。
希望落空,怨气便迅速累积、转移,最终倾泻到了自己所在的街道办和区政府头上。
不过一上午的功夫,城东区委办公楼的院墙外,甚至黄卫民书记的办公室楼下,都被人贴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字报。
墨迹淋漓,字句间充满了不满和质问。
“为何前门有平价粮,我们却没有?”
“街道办为何不作为?”
“我们要吃饭!”
黄卫民被楼下的喧嚣惊动,走到窗边查看,眉头紧锁。
他唤来秘书,低声询问:
“前门街道真的把粮价稳住了?怎么闹出这么大动静?”
秘书赶忙汇报:
“书记,千真万确。”
“他们那边所有粮店今天统一降价了,但严格限购,必须持有前门街道自制的粮票才能买。”
“其他街道的人根本买不到,怨气很大,这才闹到我们这儿来。听说其他几个区的情况也差不多。”
黄卫民闻言,恍然想起昨晚确实有人心急火燎地来找他说情。
言语间提及前门街道办,以雷霆手段处置了几个囤积居奇的大粮商。
他当时就觉得此事敏感复杂,加之又有上级的模糊暗示,便未曾深究。
此刻看来,这苏远竟是用了如此果决狠辣的手段,才硬生生在前门街道劈开了一条路。
他沉吟片刻,对秘书道:“备车,我去前门街道办看看。”
区府与街道办相距不远,黄卫民很快便在李民生的陪同下,于熙攘的街面上找到了正在巡视的苏远。
苏远见到黄书记亲至,并未显出多少惊讶,依旧从容淡定。
黄卫民开门见山,问起平抑粮价之事。
苏远语气平稳地解释道:
“黄书记,粮价之事,昨晚确与辖区内各位老板商议过。”
“幸得大多数老板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应承了下来。”
“施行票据限购实属无奈。”
“前门街道的存粮就这些,杯水车薪,仅能勉强保障本街道居民的基本需求。”
“若放开购买,周边街道的居民顷刻间就能将库存抢购一空,届时粮价风波必定再起,我们所做的一切便前功尽弃了。”
“当下之计,唯有先稳住自家基本盘,或许也能为其他兄弟街道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例。”
“至于这票据,可视为粮票制度的先行试水,但目前仅限本街道户口兑换。”
黄卫民听得频频点头,心中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魄力和手腕又有了新的认识。
但他仍有疑虑:
“苏远同志,你与他们‘商议’,他们就都如此痛快地答应了?”
他特意加重了“商议”二字。
苏远微微一笑,眼神却倏地掠过一丝寒芒,转瞬即逝:
“自然不是全部答应。”
“总有个别人,利令智昏,视国难为敛财之机,妄想奇货可居。”
“对于这等觉悟不够、良心蒙尘之辈,只好请他们换个清静去处。”
“好好劳动学习,改造思想,提高觉悟。”
黄卫民心下彻底明了。
昨晚那几位说客的背景和来意。
以及前门街道的粮价,为何能在一夜之间如此整齐划一地降下来。
这苏远,用的是快刀斩乱麻的非常手段!
效果显著,却也着实惊心动魄。
但他随即面露难色,话锋一转:
“苏远同志,你这件事办得确实漂亮,果断利落,区里会记住你的功劳。”
“但现在有个棘手的新问题。”
“其他街道办见你这套方法立竿见影,今天上午也开始纷纷约谈各自辖区的粮商。”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他们也能主动降价。”
“可惜,效果甚微,几乎推不动。”
“那些粮商或是阳奉阴违,或是干脆软抵抗。”
“你看……方不方便随我过去看看,指导一下工作?”
黄卫民存了几分心思。
既想尽快平息蔓延的民怨,也想亲眼看看,苏远这套组合拳,离开了前门街道这块他经营已久的基本盘,是否还能一样奏效。
.......
与此同期,交道口街道办大院早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院里院外,黑压压一片,都是前来讨要说法的居民,嘈杂的议论声中夹杂着不满的呼喊,群情激愤。
主任王红如和副主任秦淮茹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她们一早得知前门街道的成功先例后,便立刻效仿,将辖区内所有粮店的老板都请到了街道办谈话。
可惜,效果与前门街道截然不同。
交道口街道的粮商数量虽不如前门多,却个个都是精明世故、油盐不进的老江湖。
人是都来了,态度也看似恭敬客气,但一触及降价的核心问题,立刻开始哭穷喊冤,众口一词。
有的说进货成本高昂惊人,已是亏本经营;
有的说家小业小,实在无力承担损失;
还有的则左右言它,就是不接降价的话头。
王红如主任处理邻里纠纷、家长里短是一把好手,性子素来温和,讲究以理服人。
面对这群默契十足、软硬不吃的“滚刀肉”,她既不能拍桌子骂人,更不可能动用强制手段,竟被堵得哑口无言,束手无策。
一旁的秦淮茹看着干着急,她见识过苏远的手段,内心更是纳闷不已。
前门街道的粮商更多、盘子更大、背景也更复杂,苏远究竟是怎么让他们在一夜之间就服服帖帖、乖乖就范的?
就在院内的谈判陷入僵局,院外的群众愈发不耐之际。
人群外围忽然起了一阵骚动,几个人正费力地从人缝中往里挤。
来的正是黄卫民、苏远以及区里的几名工作人员。
凑巧的是,四合院的易中海媳妇和刘海中媳妇也挤在人群里看热闹,一眼就瞧见了身形挺拔的苏远。
“他二大妈,你快瞅瞅。”
易中海媳妇使劲扯了扯刘海中媳妇的袖子,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诧异:
“那不是后院的苏远吗?”
“他怎么也到这儿来了?”
“秦淮茹虽然是他媳妇。”
“但这可是街道办的事情,和他没关系吧?”
易中海媳妇和刘海中媳妇并不清楚苏远的身份。
在她们看来,虽然苏远很神秘,好像也有些关系。
但街道办可不一样。
苏远又不是交道口街道办的人,怎么能管街道办的事情?
她们自然不知道,苏远此行正是应了区委黄书记的亲自邀请。
苏远也早就料到交道口街道会遇到阻力,王红如和秦淮茹这两位女同志恐怕压不住场子。
但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没有上级明确首肯,他绝不会越俎代庖,插手其他辖区的事务。
如今借着黄书记观政调研的名头,他正好顺理成章地过来“看看”。
黄卫民对认出他并想要上前打招呼的王红如主任微微摆手,示意她不必声张,保持常态。
现场乱哄哄的,根本没几个人认识这位书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院子中央那场陷入僵局的谈判上。
苏远默不作声地随着黄卫民挤到人群前面,只冷静地扫视了几眼院内双方的神色和状态,心里便已如明镜一般。
他太清楚其中的关窍了。
王红如和秦淮茹定是只想效仿他“约谈”的形式。
却未能领会,或者说无法施展那“商议”背后,所必须蕴含的雷霆万钧的威慑力。
这些粮商都是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最擅察言观色,不见棺材绝不会掉泪。
不断了他们所有的侥幸心思。
不打掉一两个带头抗命、煽风点火的“硬骨头”杀鸡儆猴。
仅凭温和的谈话和道理,怎么可能让他们心甘情愿放弃眼前这触手可及的暴利?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没有足以让他们胆寒的力量作为后盾,一切劝说注定都是徒劳。
他苏远能在前门街道迅速搞定,靠的不仅仅是过去两年积累下的威望,更是昨夜那毫不留情、顷刻覆灭几家大户的霹雳手段!
看来,今天在这交道口街道,不得不再上演一出“立威方能立信”的戏码了。
只是,这出手的时机和分寸,还需借着黄书记这股东风,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
(https://www.02ssw.cc/4413_4413655/231949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