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免费 > 第1223章 搞合作社就这么定了:会有其他人加

第1223章 搞合作社就这么定了:会有其他人加


当天吃完中午饭,大多数人都喝多了。

    这一年赚的钱多,干的活也不少。不管怎么说,现在都算告一段落了,也算是总结了。所以饭桌子上,大家吃吃喝喝特别热闹,有回顾这段时间的生活的,也有展望未来的。

    像陈前进、李俊贤等人就是明确表示,回家过个年就回来。

    也有像李俊海李俊汉这样的,希望回去看看,要不要和李俊峰一样把家人带过来的,随即就被李俊伟他们给否了——没那么多地方住的。

    李建国给他们说了,要带新人过来,必须得提前给这边打电话,得让李俊峰确认了才行,不然不能过来。

    这一点大家都认可。今年大家干活的时候配合的都不错,所以自然希望继续下去。如果明年谁招来了一个搅屎棍,不好好干活还整事的,那大家都过不痛快。

    当然这样的人存在,大概率会让李建国或李龙他们能压制着,但那毕竟不太好。

    下午一个个都休息去了,第二天收拾一天,第三天李建国和李龙一起开着车把他们送到了乌城火车站。

    李俊海他们几个都是年轻人,根本不需要担心,看着他们在火车站买了一些干果之类的特产,然后背着包买了票进了候车厅之后,李龙和李建国就回去了。

    现在干活的已经回去,农村基本上就进入了平静期。

    前段时间派出所的对聚众赌博的进行了清扫打击,所以村里目前打牌的比较少。不能打牌,那就得在家里呆着做活,或者出去。

    十二月六号,李龙开车来到四队没多久,谢运东和陶大强、梁大成就过来了。

    “我记得上趟你和大强两个去东大沟逮兔子,砸冰窟窿弄鱼了,那天那大花鲢吃的还不错,咱们今天再去搞一下?”谢运东是闲来无事,先约的陶大强,陶大强说要等李龙,这不就等到了嘛。

    “行啊。”李龙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前院现在就李俊峰一家子住在东侧屋,他呆着也没啥事,就是和老娘聊天,干脆去弄鱼去。

    谢运东开过来的车上带着砸冰窟窿用的工具,所以不需要李龙准备什么,直接就可以跟着过去。

    “今天我也坐了坐老谢的车。”李龙笑着上车,“以前都是开车送别人,现在轮到我坐车了。”

    “那以前别人想开车都都开不上啊。”谢运东说道,“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小龙,我听说你的汽车卖得不错?”

    “还行。十一月份卖了有二三十台吧。”李龙说道,“还卖掉了一台大马力拖拉机,吉木萨的人买的……”

    “多少钱买的?那也是二手的吧?”梁大成对大马力拖拉机是最感兴趣的。他已经知道大马力拖拉机一天一夜能犁三四百亩地,比东方红七十五可厉害多了。

    虽然今年他仍然开着收割机割麦子赚钱,但说实话,赚的钱已经没有以前多了,只有头一年的三分之一不到。

    一方面是因为收割机多了,第二个是因为康麦因也出现了。

    有些人想着方便,干脆就用康麦因收割,这样省事。大多数人还是用收割机,但收割机并不算贵,能买得起的越来越多,有的村子有十几台,基本上就成了家用的,甚至于互相用都不收钱。

    想来以后想靠着这个赚钱就更难了。

    但李家买来的大马力拖拉机不一样。这以后不管怎么说,拖拉机犁地还是要用的。而且犁地的拖拉机因为太贵,不可能普及,所以犁地赚钱是必然一直存在的。

    李家一年靠犁地播种赚多少钱他是能想像出来的,所以听李龙一说有人买了大马力拖拉机,他顿时就来了兴趣。

    “二十六万。”李龙说道,“贷款买的。”

    “那人家也有人才能把钱贷下来啊。”梁大成感叹着,“咱们没人,这钱也攒不了这么多,就只能看着。”

    李龙换了话题:“乌城边上有一个村子就买了十来台汽车……”

    “一个村子?真的假的?比咱们队上的汽车还多?”陶大强这回震惊了,“那村子里的人干啥的?”

    “种菜,种大棚。”李龙说道,“他们整个村子都是种大棚的,而且加入到市里的菜篮子工程,赚的比较多。”

    “种大棚啊,听说比较辛苦。”陶大强感叹着。

    玛县附近也已经有种大棚的了,所以一些人听说了,毕竟其他农民大冬天都休息了,种大棚的冬天还要干活,赚的不光是技术钱,还有辛苦钱。

    所以人家能赚钱买汽车,应该的。

    车子开到了东大沟,每个人都拿着工具往下走,谢运东锁好车门也赶紧两步跟了过来,边走边对李龙说:

    “老贾不在家,我们去他们家找他的时候家里没人,估计开车带着家里人上街去了。”

    李龙就明白了。

    这次相当于小群体的一次聚会了。

    李龙他们来到上一次砸的冰窟窿那里,发现这里已经被冰封上了,而且结的冰比原来的冰面还要高出来一些。

    “换个地方砸吧。”陶大强看了看说,“看这冰冻的比原来还厚一些,得有二十公分了吧?”

    “差不多。”梁大成拿着钢钎子说道,“试试。”

    李龙和谢运东两个没动手,谢运东问他:

    “小龙,成立合作社的话,我想着光是咱们几个恐怕不行,得有个算账的吧?”

    “哈哈,你想到了?”李龙笑了笑说道,“必须是得有个会计。一般算账的还不行,要把账算得一团糟,那还麻烦哩。至少得有懂记出入账的才行,而且最好不是咱们这几个人里面的。这样用钱的账,管起来公平一些。”

    “你都知道啊?”谢运东看了李龙一眼,“那头两天咋不说哩?”

    “那不能光我说啊,你们得真得想加入进来才行,不然的话光靠我自己,那哪是合作社,那就是我一言堂了。”

    “我觉得你说的都没错,一言堂就一言堂。”陶大强一边砸着冰窟窿一边说道,“在这方面,俺几个脑子都没你强。”

    “我想到一个问题,明年要是咱们的合作社赚钱多了,以后有人加入,也是一样折股进来吗?”梁大成想起来一个问题。

    “可以吧?”谢运东先是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意见,然后又看向李龙。

    “可以是可以,不过和咱们不能是一个价。”李龙摇了摇头,“头一年入股和第二年入股肯定不同价。头一年入股的,把坑都踩过了,磨合的差不多了,第二年入股的基本上就是净享现成了,那不管用地还是用农具,入股都不能按原来一个价了。”

    “对,就是这个道理。”陶大强说,“咱们一开始肯定会碰到不少麻烦,就算啥麻烦也没有,那路子也是我们趟出来的,后面的要按一样的条件加入,那我心里也不服。”

    梁大成点点头,谢运东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当然最开始咱们几家,那肯定是一条心。咱们合作是有基础的,后面如果有人加入,那筛选一定要严。”李龙笑着说,“不是谁想加入都行,得咱们几家大部分人同意才行。

    当然现在也就是说一说,八字还没一撇,咱们的这个合作社能不能成立还不好说哩。”

    “以前要是没这么说过,那我们可能不想,这合作社也没啥意思。但经咱们这一讨论,特别是小龙你把这些规则一说,我觉得我们五家搞这么个合作社还是挺好的。

    因为咱们有这个基础。但是呢,其他人搞不成,其他人没咱们这个关系,不一定信任咱们,咱们也不一定信任其他人。”

    陶大强这么说,梁大成和谢运东都是认可的。

    李龙觉得他们能这么认真的考虑,说明是真的把合作社的事情放心上,或者上心了。可能就算自己没怎么在意,他们四家子打算折腾一下,他也不可能不加入。

    事情虽然是谢运东提起来的,但实际上整个框架和细节是李龙建立起来的。

    所以这个合作社算是李龙真正搞出来的,他要不加入,这些人不知道会搞成啥样。

    所以李龙肯定会加入。

    不过陶大强的话李龙觉得并不一定对,他笑着说道:

    “可能有些人没咱们几家这么互相信任,但要说聪明可就不一定了。那些人真要看到咱们搞合作社赚钱了,你说会不会想着加入?肯定会的。

    毕竟加入合作社之后,啥事也不用干就等着分红了。这么好的事情,你觉得他们不干?”

    “那……那咱们也不能白给他们好处吧?”陶大强觉得这件事情真就不好说,既不想凭白给那些人好处,又觉得自己这些人真要能搞成合作社,搞大了说不定也是好事。

    “那就看咱们怎么算着赚钱了。”李龙笑着说道,“真要搞合作社,你们几家不是都有分工嘛,分工赚钱算工钱。如果有其他人加入,到时咱们把工钱提高就行了。他们要想做,那就竞争其他的岗。要么就不加入,这事情还是容易得很。”

    李龙的话谢运东陶大强他们明白了。

    想要凭白入股赚钱可以,那赚到的钱先分我们一份。不然的话谁会凭白给你打工?

    说白了入到合作社里等着分红,就是把其中一部分收益拿出去给那些干活的人——不想干活,那就给干活的人出工资。

    只不过因为是几家子合起来做这件事情,所以给干活的人的工资就被几家子摊分了,这样一来能赚到的钱也更多一些。

    所以合作社总体上来说是好事,就是把土地合在一起种植,把单个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了。

    整个合作社上千亩地整合在一起,种什么东西是经过讨论的,这样就算市场风险有,但作为一个集体单位,在风险中能坚持的时间比单个农民要长。

    说话间冰窟窿已经砸开,李龙上前拿抄网把浮冰捞走,然后下抄网在水里搅了几下说道:

    “水还是不深,一米多的样子,鱼应该有不少,不过有没有大的就不好说了。”

    他上一次和陶大强就搞了一次,两个人加一起弄了二十多公斤鱼,算不少了。

    后来有事,就没再过来。

    现在已经过了捞鱼赚钱的时间段了,所以没有那么急切。

    说完他弯腰拿着抄网又在水里搅了搅,抄了起来。

    七八条鲫鱼和一条两公斤多的白鲢被捞了起来倒在冰面上。

    “不错,这鱼不错。”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那些鲫鱼上,两公斤多的白鲢直接被无视了。

    倒不是说这鱼不好吃,如果单只一条白鲢,那怎么也要好好搞一搞。

    但明显现在鱼多,白鲢就被嫌弃了。

    当然最后肯定还是要拿回去,至于怎么吃,等其他鱼吃完再说吧。

    总归今天各家少不了一顿新鲜鱼汤的。

    “来来来,我试一网。”谢运东笑着说道,“小龙你这开门红啊。”

    “红啥,最大的鲫鱼不过一拃长,”李龙摇了摇头,“你来看看吧。这里面鱼应该多,不然不可能刚打出冰窟窿就有鱼。就是不知道上次我们捞过之后还有没有大鱼了。”

    谢运东接过抄网在冰窟窿这里搅和起来,李龙就问起了旁边的陶大强:

    “你哥那边咋样?”

    陶大强的哥哥陶大勇原来是不正干的货。只不过在陶大强跟了李龙,开始赚钱之后,陶大勇被刺激到,先是跟着一起玩的闹掰了,随后又振了振夫纲,把媳妇好好管教了一下,接下来跟着李龙他们种打瓜,算是赚到了一笔。

    后面李龙不常在队里,就不知道他家里咋样了。

    “今年才买了拖拉机。”陶大强说,“还行,比以前强。”

    李龙点点头,他就是找点话题。长时间没在队里,虽然时不时的回来,但基本上是主要在大哥家里,还有就是和陶大强谢运东他们联系,对于队里其他人没啥了解。

    作为四队的人,他觉得还是要多了解一些其他情况好一些。

    “这一年又快要过去了,时间真快。”李龙说道,“等回去,我就得联系着买农资了。”

    “那是。今年咱们种棉花赚了钱,队里有不少人都说明年也要种棉花。王三娃家今年棉花受了灾,虽然赚的不多,但说起来比种打瓜还是要强一些,所以他前几天放出话来了,说是明年要种三十亩棉花。”

    “种三十亩?那要不雇人,他们家就等着受累吧。”李龙笑笑说,“以他们家人的性格,估计活是要自己干的,棉花这东西和别的不一样,如果种不好,还是会受灾的。”

    种棉花必须得勤快,而且要懂技术。就像病虫害,需要经常到地里看才能发现有虫,而且要知道哪种虫用哪些农药才能止住。

    这就挺考验人的。

    搞合作社这点好处就是专门有人负责专门的事情,经常巡逻地里的情况,有虫基本上一眼能看出来——像红蜘蛛、蜜虫(蚜虫)之类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容易看出来的是棉铃虫,但这玩意儿是特定时期的虫害,到棉花结铃的时候再到地里转就行了。

    “嘿!一条鲤鱼……不错,今天我运气比较好!”谢运东提起抄网,一看里面的鱼,笑着倒扣在了冰面上。

    “不大啊,今年开春或者去年秋天的鲤鱼娃子吧?”一看那条鲤鱼还不到一公斤,梁大成有些嫌弃,“还没鲫鱼好吃呢。”

    “漂亮啊。”谢运东看着红头红尾的鱼笑着说,“要不是太冷了,能拿回去养着玩也行。”

    “那不是有盛鱼的水桶吗?弄些水赶紧装进去,那不就能养着了?”李龙笑着说,“这水一时半会儿又冻不住,鱼也冻不死。”

    “对对对。”谢运东急忙把那条还在蹦达着的鱼捞起来放进桶里,然后从冰窟窿里舀了一些水,看着鱼在水里游着,放下心来。

    “你还是拿车里去吧,这桶在外面一会儿估计也能把鱼冻个差不多。”李龙说道,“这外面可冷啊。”

    谢运东听话的提着桶到车里去了。虽然车里未必比外面暖和多少,但肯定是会好一些——先前车里是开着暖风的。

    陶大强立刻就接过抄网捞了起来,与此同时他也在说着合作社的事情。

    “我觉得咱们明年就是按这个搞吧。小龙你要还有啥想法就早点说出来,咱们把这些条条框框都写在本子上,一条条对着来,各人也把自己要干的事情多捋几遍,明年一起发财!”

    梁大成对于赚钱是真的很执着,所以李龙觉得他明年种棉花的积极性会非常高。哪怕不搞合作社,也会种大面积的棉花——虽然累,但至少保底能赚钱。

    不像打瓜籽,说没人收就没人收了。

    这玩意儿多吓人?

    看看陶大强应该也是差不多。这五家人里面,可能就贾卫东这方面不算特别强烈,其他人应该都是一样的想法。

    那就这么干吧。李龙看着梁大成拿着抄网在水里搅动着,想着既然大家都这么想了,这个合作社,是有成立的稳固基础了。

    “嘿!鲤鱼,这回是大鲤鱼!”

    梁大成把抄网掏出来后,兴奋的把其中的鱼扣在了冰面上:“这条可比老谢拿的那条漂亮多了,咋说也得有三公斤……今天咱们就吃它吧!”

    真是好兆头!

    PS:月票还是不太够,手头有月票的,来一张撒!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4324_4324185/111099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