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现在搞合作社是不是步子大了些?
合作社不是新鲜事物,从国家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它的雏形——互助组。
在场的这些人都听说过合作社,但除了李龙,谁也没仔细研究过——谢运东应该是问过长辈的,所以才会拿出来讨论。
其实李龙觉得这倒的确是一条好路子,倒不是说非此不可,只是后世已经趟出路子来了,现在拿过来提前用倒也不是不行。
李龙从来就没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他不算最聪明、最有智慧的那个,只不过因为重生,吃到了每次大机遇、大变革的红利,所以赚得多一些。
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没有这些,他过得并不会比在座的其他人好多少。
那么既然谢运东已经提出了合作社,这玩意儿在十多年后大放光彩,那么说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现在要开始搞,也不是不行。
重点是目前已经具备了成立合作社的基本条件:第一,几个人大差不差的算是志同道合,第二,种棉花的地不少,几家加起来不说到上千亩吧,至少也五六百亩了,初具规模了,而且以后还可以扩大。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农业机械化基本上达标。
这时候的合作社可不是初级时期的互助组,那时候因为人力、农具、牲口严重不足,就只能通过互助的形式,互相帮助着把地种下去收上来。
其实在二十年后村里实行的合作社,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初级合作社有点类似,土地、农具入股,土地所有权仍归农民个人,但使用权归合作社;收入按“土地分红”和“劳动报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
李龙当时参加了合作社成立大会,对合作社的章程很清楚,大框架现在拿来就可以用,想来在座的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不过他并没有立刻说这些,要听大家的意见。
“我问过队里一些老人,原来咱们这里搞过互助组,也搞过合作社。老李哥曾经就当过合作社的社长,不过因为咱们这生产队成立时间不长,合作社没存在多久,这队里就搞了大食堂,人民公社一搞,合作社就废了。”开口的还是谢运东,他说道:
“我之所以想着搞合作社呢,主要是觉得咱们现在种的地多,人口又少,单打独斗的话,说实话一来人力资源比较缺,二来各家都在找人,那浪费也不少,还不如搞个合作社,这样找人统一找,干活统一干,效率就上来了。”
其他人听着都点头,这话不假。
就以种棉花为例,需要人工干活的就是那么几个阶段,播种、间苗、补苗、锄草、打顶,最后拾棉花。
每个阶段相隔有一段时间。如果各家都找长工,可能会把干活的时间拖长,中间的空隙就浪费了。
但不找的话又不行,有些需要干活的,临时找零工还不一定合适,而且零工干活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棉花产量的下降。
这是个难题。
“再就是现在咱们几家都有农业机械,老李哥和小龙家里的大马力拖拉机更厉害。”谢运东继续说道,“其实说起来真要成立合作社,对老李哥和小龙家是不太公平的。
毕竟他们有机械有人,自己干也能干得好,我们要加入进去算是拖累。
但是呢,从一开始种打瓜到现在,老李哥和小龙就带着咱们,所以我的意思就干脆搞个合作社,咱们需要小龙的技术指导,也可以把小龙的这些个种棉花的技术作为入股一部分……总不能一直占人家便宜对吧?”
其他人明白过来,纷纷点头。
就是,把技术作为入股一部分,他们没有一个有意见的。
说实话无论是种打瓜还是种棉花,还是先前的编抬把子、扎大扫把,都算是沾了李家的光。
现在让李龙以技术入股,算是回馈或者说回报,没有人不愿意。
李龙笑着摆摆手,继续听谢运东说话。
“咱们先喝一杯吧。”谢运东半开玩笑的说道:“这些年咱们也赚了不少钱,说实话啊,这大部分赚的钱都是和老李哥、小龙有关系。老李哥不在,咱们和小龙喝一个?”
大哥李建国没在,是因为他也有酒局。作为四队的建队元老,加上为人仗义,到了冬天,他的酒局比李龙只多不少。
“来来来,该喝!”其他人都端起了杯子。
李龙也没客气,端起杯子笑着说道:“来来来,伊犁那边的酒,现在名气不大,但酒是真不错。”
这时候伊犁特曲名声还没走出河谷,那句“英雄本色”的广告语还没出来,所以不为众人所知。
几个人碰了杯之后,李龙一口喝完,喝了一口茶,先给自己倒上,然后给其他人倒。
酒司令嘛,以身作则。
大家都把酒喝了,谢运东抹了一把嘴说道:
“这酒不错。”
“反正我喝着就是辣。”陶大强喝完赶紧拿筷子夹着咸菜吃了两口说道,“酒这玩意儿,我尝不出那么多门道,就是感觉有些喝着凉,有些喝着辣,有些喝了能热到胃里。”
“喝着凉的,那你就别往下喝了。”李龙这个有经验,“喝着辣的那就随便,喝着热的那才对。”
“嘿嘿,我喝着也都是差不多。”梁大成笑着说道,“要说平时,让我喝我都不喝,但这样聚一起的时候,喝些酒感觉还怪好哩。”
“行了,听听老谢说一说合作社的事情吧。”贾卫东说道,“咱们几个都不太懂,要好好听一听,说不定明年就能搞了。”
“对对对。”梁大成说道,“这是正事。”
“不算啥正事,就是随便说一说,看大家的想法。”谢运东笑着说道,“那我继续说?”
“说说说,快说。”陶大强放下筷子说道。
“那就继续。我觉得我们能搞的,就是按以前初级合作社的模式,各家拿地入股。当然不光是地,除了先前说的小龙拿技术入股之外,还要拿农具,比如小龙的大马力拖拉机,咱们各家都有的打药机、中耕机,还有小四轮拖拉机、小龙家的打杆机等等。
入股之后,后续拿到的收成,除去成本,就按股数进行分红就好了。”
“那谁干活?”梁大成问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光入股了,干活还是我们这些?那如果有人偷懒呢?如果有人有事干不了活呢?……小龙,我不是说你,你要不来我们都能理解,你不一样。”
谢运东卡了一下,原本他打算是说大家都干活的,但这又涉及到了干活的公平性。
如果让大家都干活,因为这已经是一个集体了,那干活的积极性怎么保证?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其他人都沉默了——这个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锅饭为什么被现在的人给厌恶,不就是因为许多人出工不出力吗?
“我听说当初分田到户的时候,老家生产队把一些拖拉机都给卸掉,各家分掉了。”贾卫东拿着筷子夹着一块兔子肉,边吃边说道。
“还能这么干?勺掉了吧?”梁大成基本上没回过老家,并不清楚这样的情况。
“不止一个地方,好多地方都是这样。”谢运东摇了摇头,“也不知道他们是咋想的。”
四队这边,包括玛县许多地方,或者说北疆大部分地方,包产到户,分队产的时候,都是把大拖拉机留下来,要么队中公有,要么直接欠账分给个人。
这样的话,至少队里进行犁地操作的时候,有大拖拉机用。
当然为了大家能接受,就抓阄,这个最公平,谁也没话说。
难道这些人不想想吗?没了大拖拉机,犁地用牛吗?退回到封建时代?
理解不能。
“咱们还是说合作社的事情。”陶大强还是倾向于搞这个合作社,他看向了李龙,“龙哥,这事你是不是有办法?”
其他人也看向了李龙。
从八一年李龙自乌城回来,他在大家眼里的形象就变了。
聪明、能干、会赚钱、能吃苦,眼界还不一样。
所以陶大强这么一说,其他人都想听听李龙的看法。
“嗯,我是有想法。”李龙拿着筷子把鱼头那一大疙瘩骨头夹到了自己碗里,一边吃一边说道:
“这事情其实挺简单的。咱们是拿地、拖拉机等农具入股了,那么干脆直接一些,干活的事情也单另算,咱们几家人不干活不就不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的问题了嘛。”
“那咋成?不干活,那地谁种?”梁大成听了李龙的话,脱口而出,“这肯定不行,地又不能自己种……咦?”
他似乎想明白了一点。
谢运东皱起了眉头。
贾卫东显然还没想过来,摇头说:
“这话说的……小龙你可别开玩笑啊,咱们说正事哩。”
陶大强没说话,他觉得李龙话没说完。
“我是说正事啊。咱们不干活,不代表活没人干。打个比方,要成立合作社,老谢当经理管总,大强管水,就是管浇水——大强,我没说让你一个人浇水,是让你组织人,带人浇水。
大成管打药,也是一样,带人打药。老贾你管间苗补苗锄草打顶。这样一个人负责一块,没啥问题吧?”
“要让我一个人干我肯定干不过来,要让我带人人干,那没问题。”贾卫东直接点头。
“嗯,组织人拾棉花、卖棉花、打杆子、犁地、算账,这都是老谢在搞。”李龙说道,“老谢,有人的话,你也能干过来吧?”
“能,不过肯定累啊。”谢运东想了想说。
“所以呢,管总的,到时分红多分两份,你们其他人分红的时候,多分一份。咋样?”
“这办法……行啊。”梁大成最先想了过来,“不错不错!”
“还有呢。”李龙笑笑继续说道,“干活的人,雇就行了。按天算、按亩算都行。比如我老家过来的那些人,你们老家过来的那些人,还有可以从零工市场找人。
咱们把每天的工资确定,找人用多少钱,这些都算种地的开支。年底把这些开支去掉再分红就行了嘛。”
“那要是我们或我们家里人进地干活呢?”贾卫东又问道。
“一样啊,算工资啊。”李龙说道,“咱们已经入股了,咱们就算股东,按理说就是不干活的。既然进去干活,那就一视同仁,都算工人。”
其他人就都笑了,这个挺合理的。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你们担任各职务的人,不一定分红,直接拿固定工资也行。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年底的分红,最好留够下一年年初种地需要购买农资的钱。
比如如果我们成立合作社,明年最开始是要花一笔钱的。如果我们成立了,这头一年的农资钱我可以先给使用社借出来,但往后就不能这么进行了。”
李龙说完后,端起杯子说道:
“来,说了这么多,先喝一杯,喝完再说这些能不能成。”
大家听得都入了神,这时候看李龙举杯,立刻都端起了杯子。梁大成动作有点仓促,直接把筷子给碰的掉到了地上,他急忙捡了起来,然后往手里抹了一下,李龙笑着给他递过去卫生纸。
“嘿嘿,有点激动了。”梁大成擦了筷子说道,“小龙你想的真周到……合作社原来还能这么搞啊?”
“是啊,小龙想的比我想的周到多了。”谢运东也感慨的说:“来来来,给小龙碰一个!”
几个人碰了杯,喝了酒之后,李龙一边给他们倒酒一边说道:
“不是我想的周到全面,是我了解过这样的事情。要不是老谢说起合作社我也不会想到这个,其实老谢说的把大框架搭起来了,我只是说了一些具体的操作。”
“但是你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如果不是说这个多拿分红,其他人不干活,或者以工人身份干活的这个事,这合作社就搞不成。要让大家按以前老路子一起干活,那合作社肯定搞不成。”谢运东看得很开:
“所以你这算是……娃娃们上学学的那成语叫啥?画龙点睛?”
“嗯。是这个意思,”贾卫东夹了一筷子豆芽边吃边说,“我觉得经你们两个人这么一说,这合作社就能搞了,而且我还有信心能搞好。”
“那我就要说不好听的了。”李龙笑着说道,“要搞合作社,光这些还不够。”
“那有啥不好听的,你说一说?”现在李龙的话他们差不多已经奉为圭臬了,所以李龙越这么说,他们越觉得李龙应该还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没说。
“惩罚啊。”李龙笑着说道,“如果管水管打药的没把活干好,就不光不能拿到基本的钱,还得扣一些。打个比方,今年地里有红蜘蛛,原本应该能用药打掉的,结果打药的没打好,或者偷懒没打全,那导致的减产,就得追责。
当然,如果因为水没浇到位,原本浇五个水的,结果浇了四个,还没浇透,那也一样。”
“这没啥说的。”其他人纷纷说道。
“该干的,拿工资的活没干到位,罚是应该的。”
“当然,这一点可以搞宽松一些,而且虽然咱们是分工了,但真要有啥情况,大家还是要坐在一起商量,人手不够还是要一起干的,干了还能多拿工资呢。”李龙继续说道。
大家都笑了。
接下来讨论变得热烈起来,大家都倾向于成立这个合作社,至于规模,大框架就是谢运东所说的和李龙补充的那些。
他们讨论的是细节,比如拿地入股和拖拉机入股,怎么评判每一股的价值?
最终和生产队分地时差不多,按产量。
其实荒地算的产量并不会少多少,至少在今年看李家用荒地种棉花,一亩地能收一百五十公斤,就说明荒地大有可为。
然后就是各种农具入股的情况。
折旧率怎么算,各家还有没入股的地种小麦等其他作物,也需要小四轮等农具,这怎么用?
等等。
“咱们别急。这还有一冬天呢,慢慢来。如果想入股的话,大家都想一想,隔几天聚一聚,把自己想到的加入进去,现在想得越细,等真正成立合作社了,到时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越少。”李龙说道。
他是倾向于成立合作社的,成立合作社了,家里的大拖拉机有用处了,大哥李建国那边可以少干不少活。从老家过来的那些亲戚也能从在合作社干活拿到工钱。
当然自家那么多农业机械,不可能都拿去用在合作社,肯定会留出一些来,供大哥使用。
这一年李家赚了不少钱,但大哥明显也挺累的,所以李龙觉得真要搞合作社,也是条不错的路子。
“咱们商量了半天,这合作社能不能搞?要是上面不让搞呢?”贾卫东突然说道。
这下子其他人不说话了。
对了,在这里商量了半天,如果上面不让搞,那半天功夫不是白费了嘛。
“让搞的。”李龙笑了笑说,“咱们北疆人有个习惯,非要上面规定啥,才敢干啥。为啥口里南方人做生意比咱们强?因为他们看法律规定,是只要法律规定没说不让搞的,他们都搞。
现在呢,国家并没有说合作社不能搞,那就说明是能搞的。为啥没人搞?是目前大部分农村没有咱这条件,也没这个意识。
毕竟公社是原来合作社的后续发展,公社让停了改成了乡,有些人可能觉得合作社也不让搞。国家的意思可不是这样,国家是觉得公社发展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并没有说合作社不行。
明白吧?”
李龙有人大代表和全国表彰的身份加持,他说的,别人就信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4324_4324184/111099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