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大结局 > 第一百五十章 一触即发(1)

第一百五十章 一触即发(1)


旧问题会解决,新问题会产生,处于正统朝时期的大虞,恰好是在这一阶段的,中枢开始以强硬姿态直面,下辖的十六道及诸府众县,在沉淀与发酵下,无不清晰感受到了这种改变。

在这个颁布政令、传达命令、传播消息靠人力、马匹、船只为主导的相对低效模式下是需要耐心的。

楚凌恰好不缺的就是耐心与时间。

他需要一桩桩具体的事,通过现有的驿传体系,来让大虞上下皆知一点,大虞正以他的意志为主导,开启全新的统治模式。

时至今日,按着楚凌知晓的情况,即便是位处偏远边陲的道府县治下,多数皆知大虞中枢已从一帝三后之境,拨乱反正归于帝统天下之境。

别觉得这是小事,这在无形间能避免很多事。

楚凌御极登基之初,出现的逆藩叛乱,继而引发内外皆乱之境,给大虞带来的伤害及影响是很大的。

楚凌必须以强有力的全新模式,来震慑大虞治下可能有的野心之辈,投机之徒,以此确保大虞整体国情安稳。

秋雨绵绵,天灰蒙蒙的。

上林苑被薄雾所笼,似处仙境之下。

上林宫,连廊处。

“陛下,中枢有司缺员较大,朝中局势日渐趋稳,然各道府县呈汇中枢庶务繁杂,长此以往恐出错乱。”

吏部尚书史钰脑袋微垂,紧跟在天子身后,在心中反复斟酌过很多次,可在讲出之际仍有紧张。

楚凌面色平静的听着。

此前数月间,吏部曾联名上疏十余次,史钰单独上疏就更多了,为的就是解决因所出之事所致中枢缺额一事。

对此,楚凌无一例外全都留中。

中枢缺额会带来什么,楚凌是清楚的。

但为了整顿风气,鞭策有司,刺激上下,楚凌没有选择擢升一批官员补缺,这使中枢有司无不承受巨大压力。

一方面是御史台、廉政总署、榷关总署等一应有司,根据各自所持要案深挖深查,以此将漏网之鱼全都揪出。

一方面是有司要解决对应差事,关键是人手还不够,这就使得有司诸官众吏,在惶恐难安之境下,硬着头皮去解决各项事宜,没有一人敢有丝毫懈怠。

‘跟先前比,要憔悴不少啊。’

楚凌心下思虑时,余光瞥了眼随行史钰,心底涌出了感慨唏嘘,他记得史钰初任吏部尚书时,这鬓角还没有泛白,可眼下却有了,不止是这样,眼角也有了皱纹。

在世人的眼里,吏部尚书是位高权重,炙手可热的存在,作为管着官帽子的官,那随便做些什么,都能捞的盆满钵满。

可史钰不是这样的人。

他是有一颗公心的,在朝洁身自好,不结党营私,对待吏部分管诸事,都是按律、制来办的。

这是一位孤臣。

也是这样,孙黎才会挑选此人,写进给自家孙儿所留名录。

能进孙黎所留名录者,无不是孙黎生前反复考察与衡量的。

出于对自家祖母的信任,楚凌在得到那份名录后,就按着孙黎的建议,将对应人选提拔到对应位置上。

事实上这批在名录上的官员,没有辜负孙黎的信任,更没有辜负楚凌的倚重,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朕这段时日拟了两份名单,卿可以先看一看。”楚凌停下脚步,撩了撩袍袖,伸手对忙停下的史钰说道。

“卿的难处朕是知晓的,但公器不可滥授,每每想起此前所出之事,中枢地方查出的腌臜人腌臜事,朕这心底就止不住杀意!!”

史钰垂着的手,不由微颤起来。

天子这是何意,他如何会不知。

过去这几年,查出众多贪官污吏、奸佞败类,他们滥用职权、勾结上下,贪赃枉法对社稷造成严重损害,一桩桩要案的定下,不知产生多大震荡及影响。

这还不是关键。

关键是这些要案在定下前,对应有司在查的时候,察觉到不对劲儿的人,就开始散布消息,挑弄人心,想以此来产生动乱,继而阻止对应有司调查。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史钰是看的很透彻的。

所以对天子的很多决策,史钰是支持的。

或许有不同想法,但他不会因为这些,就为了反对而去反对。

史钰伸手接过李忠所递公函,在对李忠微微低首示意后,随即便打开翻阅,很快史钰表情就有变化了。

果然。

看到最上面一份公函上的名单,特别是排在首位的,是现中书省平章政事张洪,迁任门下省鸾台侍中,史钰就知怎么回事了。

为验证自己所想,史钰打开了第二份公函。

当一个个熟悉的人名,映入到眼帘时,史钰就更加笃定了。

在这两份公函中,有一半是参与十六道道试的主副考官,他们的升迁,有涉中枢,有涉地方。

剩下的,是自己单独上疏与吏部联名上疏,举荐一批人选出任对应职务下,被天子遴选出来的。

天子过去压着,特别是叫中枢有司皆处压力下,为的就是这次大规模升迁做准备啊。

“对这些人所迁之职,卿有什么想法?”

楚凌转过身,看着陷入沉思的史钰,面色平静道。

史钰立时有所动。

“臣…”

可朝天子作揖行礼下,到嘴边的话,史钰却讲不出口。

“我们君臣间,没必要藏着掖着。”

瞧出史钰的顾虑,楚凌微微一笑道:“有什么只管讲出来。”

这就是楚凌。

对待自己信任与倚重的肱股重臣,即便是讲些自己不愿听的话,楚凌他也是有很大耐心的,不会轻易动怒。

要能听进去不同意见。

不是说做了天子,做什么事情全凭本心,这样是能把事情做起来,但好坏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时候,执掌生杀大权于一身,最大的对手从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要能克制住欲望。

在这方面楚凌做的很好。

他从不会以个人喜好来做决断。

真要这样,早晚是要出乱子的。

“臣斗胆,陛下,上述两函所涉之人,有些骤擢高位,是否资历太过浅薄?”在天子的注视下,史钰快速在心中衡量着,语速较缓的讲出,如果天子有什么变化,他也好再改些话来讲。

“如现任兰县令马越,是去往多处任职,但却一直在县级兜兜转转,如此擢至军器监任少监一职,这跨度是否太大了?”

讲到这里,史钰停了下来。

其实史钰想讲的,是张洪。

其能力如何,朝中是有目共睹的,但其不到五十的年纪,且在中书省出任平章政事较短,就擢至门下省鸾台侍中,这肯定是会引来热议的。

是。

真要说起来,现任尚书省左仆射萧靖,年岁要比张洪还小些,二人履历是相仿,但萧靖没有做过一州刺史,但张洪做过,不过萧靖能出任三省之一要职,那不能只考虑这些,还要考虑所处环境及大势。

萧靖任尚书省左仆射,乃太皇太后孙黎钦定,时值大虞最动乱之下,需要一位强有力的肱股,来统属协调好六部,以此在稳定中枢的前提下,确保前线各项所需,使对外征战,对内镇压不会出现偏差。

这叫时势造英雄。

关键是人萧靖做的却是出彩,叫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来,还在不少场合下,得到了不少老臣的夸赞。

谁要是在那时指摘、质疑萧靖,那是纯粹找死的行为。

可眼下不一样了。

大虞承平了,即便是要树立些不一样的,但也要考虑好影响。

“大吗?”

楚凌笑笑,看向史钰说道:“卿为吏部尚书,对这个马越,应该有印象吧?”

“有。”

史钰连连点头。

说起来,到史钰这个位置,对一小小县令是无需理会的,这叫底下的去管即可,之所以对此人有了解,纯粹是在此前道试钦定主副考官时,此人被定为宗庆道副考官,类似这样的还有不少,这在朝引起不少争议,所以史钰才有所了解的。

“其所任职之处,无一例外多是下县,少数是中县,且这些县皆有一共同特征,贫瘠,多灾。”

“没错。”

楚凌伸手道:“而在此人出任后,便会先解决堆积诸务,其中就包括处理积压旧案,在这期间,还推翻一批冤假错案,这使县下被处置一批人,同时还能凝聚县下民心。”

“有此做基础,此人便组织人手,清查人口,聚拢流民,推动水利整饬,县道翻修等,以此使治下有所大变。”

“朕实在想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人,为何在吏部历次评价中,皆为中下,难道在我大虞治下,有众多比此人还要强的?”

史钰沉默了。

这其中有何缘由,他再清楚不过了。

这是一位全身心扑到公务上,却不善于官场来往的。

他能了解这些,是因为特意派人前去探查了。

而天子讲的,要比他派人探查的还更清楚。

‘天子这是要让吏部重新筛评啊。’

亦是这样,史钰立时想到了天子没有点透的深意。

自其上任吏部尚书以来,一个铨选改制,一个高薪养廉,便叫其坐稳了位置,只是这背后承受多大压力,只有他一人最清楚。

而今,如果要做这件事,这牵扯实在太大了,不止涉及到中枢,还涉及到地方,关键是这个事,需要吏部专门抽调人手来做,这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是难以想象的。

“朕提拔这样的良臣,就是要告诉全天下做官为吏的。”楚凌语气铿锵有力,伸手对史钰说道。

这话,叫史钰立时回过神来。

“大虞不是过去的大虞了!!”楚凌眼神凌厉,“凡是一心为公者,不讲资历,不论年岁,只要是脚踏实地的在做事,为社稷,为百姓,或许不会被人看到,但终有一日,他们的付出是能得到回报的!!”

“论资排辈,唯出身论,这些在过去怎样,朕不多言,过去的都已是过去了,多说无益。”

“但是现在,在正统朝下,这些没有立足的土壤了,朕需要一批肱股,良臣,来跟着朕一起治理好天下。”

“陛下英明。”

史钰作揖行礼道。

但与此同时,他也知道一点,他揣测到的事,接下来同样是吏部的重点,这是他必须要做好的。

“英不英明,不应叫今下人来论,而是留给后世人来评。”楚凌呵呵笑了起来,伸手去搀史钰说道。

“朕只知一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不能说该做的事情,因为遇到些难处就去躲,留给下一代去作难,这样是不对的。”

“卿家,朕知你所处位置的不易,但即便是这样,有些事还是要做,朕不做,卿不做,那大虞真的能好吗?”

史钰一时有些激动,不知该说些什么。

楚凌走上前,伸手拍拍史钰手臂,一切尽在不言中。

吏治整顿,向来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从源头上严要求,一个是在监察上严把控,对暴鸢、楚徽他们,楚凌是信任的,同样,对史钰,楚凌也是信任的。

所以他要用一些方式,叫这些人朝着相同的目标,去把吏治这件事做好,使得人才不被埋没。

“所涉之人,尽快以吏部的名义,向御前呈递奏疏。”

楚凌看着史钰,语气平和的说道:“朕会命人派至中书、门下两省,这件事,卿要上些心,朕希望此事能够尽快促成。”

“臣遵旨。”

史钰没有犹豫,当即表明了态度。

既然是要提拔一批人到对应位置,那楚凌就要按着常制流程来,他当然能以御前的名义直接提拔,但对今下而言,楚凌觉得是没有必要的。

规矩,是用来遵守的,不是随意践踏的。

眼下中枢的大势,是牢掌在他手中的,楚凌没有必要做节外生枝之事,与此同时,楚凌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抛出诱饵来,毕竟有些人一直在蛰伏下推波助澜,有这样的变数下,那肯定会有些人坐不住的,一旦他们有了动静,那么楚凌才能根据形势去做对应的部署,继而将这些人挖出来!!


  (https://www.02ssw.cc/3831_3831014/503332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