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退出战时状态?
“浑河会战胜利,侯世禄重伤。”
两个消息一起传来,朱由检既喜且忧。
喜的是大明这一次又获胜了,而且各军在血战中展现的斗志,显示他们的士气达到狂暴状态。
这无疑是朱由检乐意看到的。
他已经预感到现在的明军就像萨尔浒等战役后的建虏,将会迎来不断的胜利。
建虏则像是那时的明军,正在丧失战斗的勇气。
只要后勤充足、方向明确,朱由检敢确定,下一战明军仍会胜利。
“可惜,后勤跟不上了。”
“已经是强弩之末!”
进入冬季的辽东,不但河流冰封,而且开始下雪。
现在大明往前线运输的每一石物资,路上的消耗都是数倍。
这个消耗,还会随着明军的推进而增加。
例如即将开始的沈阳之战,消耗将是海州之战的数倍。
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侯世禄身为主将都在浑河会战受重伤。如果继续坚持,接下来的伤亡可能是之前数倍。
朱由检已经感觉到,当前辽东的前锋军队,进入了一个奇妙状态:
精神达到巅峰,身体达到极限。
他现在更希望留下这支军队,用他们整训关宁军。
“传旨:全军通报,庆贺辽东前锋军消灭两白旗。”
“以前锋军为基础筹建飞虎军,特赐使用白虎旗。”
希望这一战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成为这支军队的军魂。
——
袁可立收到这个旨意,对此倒不反对。
他知道皇帝喜欢赐名号,拉拢前线军队的军心。
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小事,让他忧心的是,前线如何打下去?
战事进展到这一步,已经完全出乎枢密院的意外。
之前参谋部预料的最好战果,就是打下辽阳守下来。
没想到如今都打到沈阳城下了,建虏还要逃窜。
努努力就能攻下沈阳城,这个诱惑让谁都不想放弃:
“沈阳是建虏的都城,打下沈阳,建虏基本就平定了。”
“辽东从此以后,将不再有大患。”
这是让袁可立欣喜的一件事,数年殚精竭虑,成果就在眼前。
他就算在此时倒下,也可以无愧地说:
自己身为战时宰辅当之无愧。
让他忧心的同样是此,前线的战况、后续的安排,一件件事情摆在他眼前。
为了决定这些事务如何处置,在袁可立提议下,朱由检召开了一次战时会议。
这次会议仍在武英殿,袁可立率先出言道:
“现在辽东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打到哪一步?打好收官之战。”
“还有就是打下沈阳后,应该如何治理?”
“对残余建虏又该怎样,是继续维持战时状态一直打下去?还是退出战时状态、暂时休养生息?”
三个问题,每一个都很重大。
第一个问题关系到辽东之战的结果,无论朱由检还是群臣,都希望有个好结局。
第二个问题关系到辽东这块地方的治理,朱由检之前提出的设省、还有在关外试行井田制,是不是能实现?
第三个问题则让文官更激动,被枢密院夺权的他们,很希望退出战时状态。
这是辽东之战开始后第一次有人提议退出战时状态,还是战时宰辅袁可立的提议,自然让内阁大学士和九卿激动起来。
对此,朱由检道:
“进入战时状态近一年,各地执行如何,需要有个反馈。”
“枢密院和政务院、都察院要组成联合检查小组,监督检查各地进入战时状态的情况。”
“各地战备如何,动员了多少士兵,提供了多少物资,都要统计出来。”
“有功的官吏自然应该褒扬,有过的官吏、尤其是打着战时状态的旗号胡作非为的,则要坚决处理。”
“这件事应该在退出战时状态时完成,韩学士、杨学士要担起这个责任。”
韩爌、杨景辰听到这番话,才明白想要退出战时状态重新掌权,还有一道槛拦在前面。
如果不能给皇帝满意的交待,所谓的退出战时状态,很有可能延迟。
不愿被此拖延的韩爌,当即道:
“臣一定秉公处理,做好这件事情。”
“但是在此之前,是不是等辽东战时结束,立刻退出战时状态?”
“现在对各种事情管制太严,民间已出现怨言。”
其他文官也纷纷出言,举出战时状态之下,出现的种种问题。
枢密院官员大为恼怒,因为他们根本没想到,文官趁机发难。
朱由检则神色不变,老神在在道:
“进入战时状态是第一次,出现问题是必然的。”
“朕让你们检查,就是为了查漏补缺,总结这次的经验。”
“各种战时法案,都要根据这一次的总结修改。”
“重大事项的计划、执行,以及后续的检查、处理,都要在这一次完善。”
把PDCA循环的概念提出,朱由检决定完善重大决策反馈机制,确保将来朝廷的计划,能够更有效地实施。他盯着韩爌问道:
“韩先生,你是当朝首辅,能不能做好这件事?”
“如果做不好的话,朕就交给其他人?”
韩爌面对皇帝这样逼问,根本不敢说出半个“不”字,因为他若敢推脱,皇帝就敢直接夺他的权——
现在他的首辅权力,实际就被袁可立掌握。
以袁可立这段时间的表现和立下的功绩,他继续当下去群臣也没有多少人反对。
拖到明年换届,他就会毫无疑问地下台。
所以他当即毫不犹豫地道:
“臣定竭尽全力,完成陛下嘱咐。”
“只盼陛下以民生为念,不要拖延退出战时状态。”
这也是其他文官的诉求。
朱由检看着他们的表情,点头道:
“那就现在确定,等到沈阳之战结束,辽东不会再发动大战,朝廷上下将进入退出战时状态的过渡状态。”
“直到完成检查、并确定敌人不会发起大战,那时才会完全退出战时状态。”
这个明确的态度,终于让文官满意。
枢密院官员同样很高兴,因为他们在过渡状态,将会和文官一起掌权。
袁可立对权势倒不怎么热衷,否则他也不会主动提出退出战时状态。
但是对皇帝如此尊重自己,并希望自己继续掌权一段时间,他还是感觉很高兴。决定要在这段时间做好总结,帮皇帝完善战时状态。(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2439_2439260/1111020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