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东北开发的核心
沈阳被攻下后,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它代表着辽东战事的基本结束,朝廷接下来也要退出战时状态,下达了进入过渡状态的旨意。
对前线将士的赏赐,对后方官吏的奖惩,都在迅速展开。
文官们想着尽快完成此事,把权力重新夺回来。
枢密院的大臣们则在紧锣密鼓做安排,收割战争胜利后的果实。
距离京城最近的辽西省筹办工作,就遭到了他们的全面介入。他们在省一级只插手都护司,但是对府县,则要求全部设军民府和军民卫。
边防部长刘遵宪道:
“辽西一带,山林密布。”
“又有山海关等重地,可以说是长城的外延。”
“这一带最重要的是作为京城的屏障,臣以为应全部设军民府和军民卫。”
这样设置,治理当地的官员,都会是武官和文职军官。
文官当然不满意,大学士杨景辰道:
“如果都是军民府,辽西省与都护府何异?”
“难道把所有的事情交给都护司,布政司、按察司成摆设?”
他是大学士,说话颇有份量。刘遵宪一个人扛不住,目光看向兵部尚书薛凤翔。
意思是武官和文职军官的任命权在兵部,作为九卿你要站出来。
薛凤翔知道自己就是个占位的,显示皇帝对先帝老臣的优待。
一向谨慎小心的他,唯袁可立马首是瞻,部里的事情也大多交给秦士文,在朝堂上很不显眼。
如今被刘遵宪架着,他只能站出来道:
“省和都护府嘛,自然是有区别的。”
“省都护司只管军事,民事和司法监察还要交给布政司、按察司。”
“况且现在推行集议制,省里的事情要巡抚和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护使共议。”
这番话说得不错,布政司、按察司加起来在集议会上有三票,不是轻易能架空的。
就连巡抚如果没有否决权,都可能被他们架起来。
但是杨景辰明显不是这个意思,他不是为了给布政司、按察司争权力,而是想多安排文官,进入两省任职。
对吏部事务颇有发言权的他,目视郭允厚出面。两个平常像透明人的尚书,开始就此事打起嘴仗来。
朱由检听得有趣,对这一幕很是乐见。
分出文职军官和文官争权,是他在勋贵、武官没落的情况下,不得已的举措。
如今看来效果还不错,经历过辽东之战、尤其是战时状态下掌权的文职军官,开始有了争夺权力的自觉。
刘遵宪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杨景辰也是如此。
这是两个集团的碰撞,如今刚刚显现。
当然,因为文职军官大多出自文官,他们的斗争现在还很和气。要不然也不会让薛凤翔和郭允厚两个半透明的阉党余孽,在朝堂上相互打擂台。
最终,还是朱由检看到事情变得僵持,主动调解道:
“辽西省新设,又地处塞外,军事压力很大。”
“暂时就按边防部规划,全部设军民府、军民卫。”
“但是等到十年、二十年后完全稳固,确定没那么大的军事压力,又有更多的人口繁衍生息,那就把一些地方改为府县,增设民政官员治理。”
“现在且不必争,这十年作为过渡期。”
暂时化解了双方的争执,把这件事情往后推。
枢密院对此自然是满意的,因为他们的提议被皇帝全盘同意。
内阁和政务院、都察院也没什么不满,因为他们以后仍旧有机会夺回来。
更何况现在辽东和辽西还不太平静,就是安排文官,也没有多少人愿去。
还不如再等个十年二十年,确定稳固后再派人过去。
此时,他们就只能看着边防部呈上对辽西各府的规划,得到皇帝首肯。
指着地图,刘遵宪道:
“辽西各府,大体沿用之前大宁都司的卫所布置,结合山川河流走向,以每府五个卫划分。”
“其中,最西面是开平府,计划以原本的开平卫为中心,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卫。”
“密云北面的哈喇河套适合垦殖,原本就设有兴州五卫。计划以承德为中心,重新设此五卫,再加上滦河上游地带,组成承德府保卫密云。”
这个设置,让朱由检连连点头。
他想修建承德的目的,是为了拉拢草原各部。
如今看来虽然不太必要,但承德的位置却是好的,在这时能通过滦河航运,直接从永平行署入海。
承德府东面就是大宁府,以原本的大宁卫为中心,重新设立各卫。
它的位置在辽西省中间,辽西省的治所,有可能放在这里。
大宁卫北面是全宁卫,以这个名字组建全宁府。不过全宁府的府城不会放在这里,而是会放在南面的赤峰一带。
朱由检记得红山文化就是在这一带发现的,它是中华文明主根系的直根系,必须要重视起来。
活动在这一带的奈曼、敖汉残部,都要迁移出去。
西面四府大体是这样设置,对于东面山海关外四百里,刘遵宪将其从南到北,划分为了三卫:
“辽西走廊,可分为山海府、宁远府、广宁府三府,以山海关、宁远、广宁为中心。”
“三个府将各设五到十个卫,常备一到两万兵力。”
“南北层层叠叠,负责山海关防御。”
这个布置,得到群臣赞赏,因为他们最注重的就是山海关。
即使如今辽东被平定了,一朝被蛇咬的他们,仍旧决定要在山海关一带,囤积重兵防御。
刘遵宪这个布置,就是这一点的体现。将三个府作为山海关防线的外延。
朱由检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就是觉得辽西走廊一带划分三个府,每个府都有些太小了。
他问刘遵宪道:
“这三府面积有多大,有足够的田地分配吗?”
刘遵宪仔细解释道:
“山海府的面积,大约有五万方里。”
“以一个军民卫分配一万方里计算,可以提供给一百多位世官和五千世袭军士。”
“西面的山林设两卫,分配河谷里的耕地和山林,可以适当多分配些。”
“东面的平原是耕地,可以少分配些,可以设三个卫。”
“那里原本就有广宁前屯卫,下辖广宁中前所、广宁中后所。”
“每个所向西扩展,都有可能扩展为一个卫。”
将这番规划道出,刘遵宪说得头头是道。
他计划在山海府主要用军士和军户,每一户都要出丁服役。
五个卫总兵力两万五,在山海关沿线服役的常备兵力一万两千五百人。
这个数量似乎有点少,但是辽东平定后山海关的压力也没那么大,更何况还有后面永平的卫所协同守卫。
朱由检认可了这个规划,确定山海府设五卫。
其中东面三卫被命名为山海前卫、山海中卫、山海后卫,西面两卫则仿照东宁府按方位,命名为山海西卫、山海北卫。
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设立它们的目的是守卫山海关,未来不会改府县。
然后再往北的宁远府,边防部还想这样设置时,就遭到文官反对了。
他们不想用军事化气息太浓重的名字,以便将来改县。
最终,宁远府设立了宁远卫、塔山卫、锦州卫,以及西面的宁远西卫、宁远北卫、朝阳卫,一共有六个卫。
这完全是一个府的体量,方便将来改制。
未来,东三卫都有可能改县,西三卫则要待定。
更往北的广宁府地方更大,在辽东边墙内轻易设立了广宁卫、义州卫、大凌河卫、盘山卫等卫。
而且朱由检还想起阜新煤矿就在这一带,在边墙外设立了阜新卫。
阜新煤矿和抚顺煤矿都是大煤矿,而且还是露天矿,开采较为容易。
更难得的是它们都距离河流不太远,一个在细河南岸、一个在浑河南岸,可以疏通河道,利用水路把煤炭运出来。
也因为此,朱由检将两个煤矿的开采,作为东北开发的核心。方便在东北发展煤钢,并且作为居民的燃料来源。
结合愈发完善的冷暖管,会让东北变得更宜居。(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2439_2439260/111101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