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1983:从小医生到大富豪 > 第388章 女儿周小姝

第388章 女儿周小姝


她忽然指着院角的监控摄像头:"安防厂的小伙子们说,这是全国首个带中药香薰功能的监控,能驱赶蚊虫。"

夜风送来医馆方向的捣药声,是小吴在准备明早的三伏贴。

周桥望着新挂的  "远桥中医研究院"匾额,忽然想起四年前在这里种的合欢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树冠在路灯下投下的影子,像极了中医经络图上的足少阳胆经。

陆敏舒递来温热的梅子酒,杯壁上凝着水珠,映着他身后玻璃幕墙里的城市灯火。

1990年的夏天,远桥集团的股票在深圳特区悄悄发行,招股说明书的封面,是周桥在医馆给老妇人问诊的照片,背景里年轻大夫们围在旁边记录。

当股市经纪人惊叹于  "医疗+实业"的独特模式时,他们不知道,在每一张股票背后,都藏着周桥在毕业致辞里说的那句话:"真正的企业,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个温暖的诊疗故事,是每个劳动者掌心的温度。"

这一晚,周桥坐在四合院的老槐树下,摸着新刻的  "悬壶济世"匾额。陆敏舒在灯下整理他的毕业答辩论文,题目是《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远处,总部大楼的  LED屏切换成中医五行图案,与胡同里的星光遥相辉映。

他忽然明白,所谓的身份公开,不过是让更多人看见,一个中医学生如何用手术刀般的精准,在时代的账本上,写下属于实业与医学的双重处方。

1990年深秋的四合院,陆敏舒倚在雕花窗前,看着周桥在天井里晾晒新做的小被褥。鹅黄色的棉布上绣着五瓣槐叶——  这是丰邑县的老绣娘特意为新生儿准备的,说槐树象征长寿,能护佑孩子平安。

她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感受着胎儿轻轻的胎动,腕间的银镯子发出细碎的响,那是王秀英大妈送来的  “催生镯”,刻着密密麻麻的《心经》。

“今天的安胎药是杜仲续断茶,”  周桥端着青瓷碗进来,茶汤里漂浮着几粒枸杞,“我在方子里加了少量桑寄生,既能固肾又不燥烈。”

他特意从医馆搬来脉枕,每天定时为陆敏舒诊脉,指尖触到滑数的脉象时,总会想起《傅青主女科》里的话:“胎孕者,两精相搏,合而成形。”

中医保胎计划是周桥花了半个月制定的:晨起用艾条灸足三里各五分钟,午餐必有的南瓜小米粥里加了炒白术粉,睡前的足底按摩沿着涌泉穴到太溪穴的肾经路线。

陆敏舒常笑他比对待新药研发还认真,直到有次半夜腿抽筋,周桥立刻点燃艾绒悬灸承山穴,温热的气息刚靠近,痉挛的肌肉便慢慢舒展。

1991年  7月的梅雨季,陆敏舒的预产期临近。周桥将医馆的坐诊时间压缩到每周三,其余时间都守在四合院,连远桥集团的董事会都搬到了家里的葡萄架下。

他亲自设计了产后调理方,让制药厂提前熬制了二十罐益母草膏,陶罐上贴着陆敏舒的小楷标签:“给阿舒的月子方”。

破水的那个傍晚,四合院的合欢花正开得绚烂。陆敏舒抓着周桥的手,感受着规律的阵痛,忽然想起五年前在丰邑县结婚时,他也是这样握着她的手跨过火盆。

“别怕,”  周桥的白大褂口袋里装着银针和急救药,“我查过协和医院的产科记录,咱们的孩子选了个‘脾经当令’的时辰发动。”

同仁医院的产房外,周大海和秦兰兰攥着红绸包,里面装着给新生儿的压岁钱;刘大春的大哥大每隔十分钟就响一次,汇报安防厂的最新进展。

陈梦生抱着《新生儿中医护理手册》,镜片上蒙着水汽,那是她熬了三夜整理的笔记。只有周桥异常冷静,坐在长椅上闭目养神,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医圣吊坠——  那是他第一次感到,比给危重病人问诊更紧张的时刻。

产程比预计的漫长。当陆敏舒的痛呼声从产房传来,周桥猛地站起来,撞到了墙上的消防栓。陈梦生按住他的肩膀:“阿舒的胎位很正,你教她的呼吸法一直在用。”

他这才想起,上周特意在医馆模拟产房,教她用  “子午流注呼吸法”  配合宫缩,此刻那些带着中医韵律的呼吸节奏,正帮她度过最难熬的时刻。

凌晨三点,产房的灯终于转绿。护士抱着襁褓出来时,周桥看见女儿皱巴巴的小脸,鼻尖还沾着胎脂,忽然想起在北戴河捡到的小贝壳,也是这样带着大海的气息。

“六斤九两,女孩。”

护士的话刚落,秦兰兰的泪水便落了下来,周大海颤抖着拆开红绸包,把用红绳串好的袁大头轻轻放在婴儿枕边。

“小姝,就叫周小姝吧。”  周桥摸着女儿柔软的头发,想起《诗经》里的  “静女其姝”,又望向陆敏舒苍白的脸,“姝者,美也,亦有‘柔顺’之意,正合她出生时的脾经气象。”

陆敏舒勉强撑起身子,看着丈夫小心翼翼抱孩子的模样——  这个在医馆里从容施针的神医,此刻像捧着世上最珍贵的瓷器。

产后的四合院成了温暖的港湾。

周桥亲自调配生化汤,用砂锅文火慢熬,药香混着新生儿的奶味弥漫在每个角落。

他设计的婴儿睡袋绣着五行图案,坎肩上缝着防惊吓的朱砂包,就连脐带护理都用了改良的三七粉  ——  这是他结合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成果。

半个月后,陆敏舒能下床走动时,发现医馆的诊案里多了个特殊的病案本,封面写着“周小姝成长录”,里面记着每次哺乳时间、舌质变化、甚至放屁的频率。

周桥说:“新生儿的脾胃最是娇嫩,比给大人看病还得用心。”

有次小姝夜里啼哭,他竟从哭声中听出了肠胀气,立刻用掌心顺时针按摩腹部,不多时孩子便安稳睡去。

满月那天,五道营胡同的老病号们自发前来道贺。

王秀英大妈抱着绣着“长命百岁”  的虎头鞋,张大叔送来亲自烧制的陶瓷奶瓶,就连仁心医院的陈仲景院长都带着儿科专家来会诊,却看见周桥正对着婴儿的小手研究指纹  ——  那是中医望诊里的“虎口三关”,他要从细微的纹路中,为女儿的健康打下第一份  “病案”。


  (https://www.02ssw.cc/2432_2432563/1111076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