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一个特技演员疯狂整活很合理吧 > 第1445章 减肥减到走火入魔?

第1445章 减肥减到走火入魔?


“微博首映快讯:电影《热辣滚烫》首映礼于今日启幕,雷家音、张晓斐、李鳕琴等一众主创亮相红毯,现场重温影片中热血逆袭的名场面。

    导演兼主演贾铃未现身,面对记者追问,剧组代表仅回应‘贾导目前不便露面,更多故事留待影片揭晓’,神秘感拉满……”

    “首映速递:《飞驰人生2》首映礼星光熠熠,导演韩涵携沈藤、范丞辰、尹证等主演集结,白敬亭、章若楠等嘉宾到场助阵。

    映后互动中,主创分享巴音布鲁克拉力赛戏份的拍摄幕后,沈藤演绎的张驰对赛车的执着获全场共鸣,影片延续热血与幽默,未映先热引爆春节档期待……”

    “此前,由彭昱敞、李庚西主演的现实题材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从春节档撤档后,重新定档3月30日上映。”

    ……

    临近年关,空气中都开始弥漫着年味。

    此时,春节档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网热议的焦点。

    《热辣滚烫》与《飞驰人生2》相继举办了首映礼。

    前者靠着“贾铃减肥”的悬念吊足胃口,后者凭借“沈藤+赛车”的经典组合自带热度,两场活动都成了网友讨论的重点。

    相关话题#热辣滚烫首映礼贾铃缺席#、#飞驰人生2巴音布鲁克戏份幕后#等,接连冲上热搜,将春节档的期待值推向新高。

    只是,《热辣滚烫》首映礼上,导演兼主演贾铃全程未现身的操作,却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这也太奇怪了吧?首映礼这么重要的场合,导演兼主演居然不参加?”

    “之前天天发减肥花絮炒热度,现在关键时刻玩消失,到底是为啥啊?”

    “《热辣滚烫》这电影,我属实是看不懂了……”

    网上的疑问声此起彼伏。

    就连坐在回京私人飞机上的刘艺菲,刷到新闻时都忍不住皱眉纳闷,转头向身旁的陈飞问道:“你说贾铃为什么不露面啊?这不是她拍的电影吗?”

    此时已是腊月二十五,距离春节只剩不到一周。

    《三体》剧组目前已经暂停了所有拍摄工作,以便于全体成员回家过年。

    陈飞与刘艺菲正趁着这段时间返回首都,准备过年。

    其实大多数剧组如果有拍摄计划的话,通常都是没有年假的。

    但陈飞却没有那么急迫。

    三部连拍,杀青时间最早都到今年6~7月份左右了。

    总得给大家一些休息时间吧?不然这么高强度的拍摄工作,还不得累趴下?

    接过刘艺菲递来的手机,快速扫了眼新闻内容,陈飞思索片刻后给出结论:“大概率还是为了噱头吧。”

    说着,他点了点屏幕上“贾铃疑似减肥成功”的话题,继续分析:

    “你看,这部电影从筹备开始,就一直在炒‘贾玲减肥’的点,放了好多她没减肥前的视频切片,但又故意不曝光最终身材。

    网上这会早就吵翻了,观众的好奇心也被勾到了最高点。

    现在她首映礼故意缺席,就是把这个悬念再度拉满,这样大家会更想知道,她到底减成什么样了?电影里又会不会有惊喜?这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

    刘艺菲恍然大悟,顺着他的话补充:“怪不得呢!我刚还看到专家分析说,首映礼结束后,《热辣滚烫》的预售票房直接破亿了,比《飞驰人生2》要高不少。”

    陈飞对此并不意外,轻轻点头:“按照这个热度,首日票房肯定不会低,但是,这种靠单一噱头撑起来的热度,风险太大了。”

    他的语气里多了几分严肃:“电影终究要靠质量说话,如果《热辣滚烫》的剧情扎实、情感真挚,那‘减肥’的噱头能帮它吸引更多观众,算是锦上添花。

    可要是质量不行,甚至只是中等水平,观众看完觉得‘被骗了’,那么之前攒下的热度会瞬间变成反噬的火力,到时候争议只会更大。”

    刘艺菲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皱着眉说:“你是怕它像上次《消失的她》那样?靠营销爆火,最后因为剧情争议口碑翻车?”

    “不止是口碑问题。”陈飞摇摇头,语气里带着担忧,“《消失的她》其实已经开了个坏头,靠营销手段制造话题、收割票房,让不少资方觉得‘只要营销做得好,电影质量无所谓’。

    要是《热辣滚烫》再靠‘减肥噱头’成功,以后只会有更多人跟风,把心思都花在炒话题上,而不是打磨剧本、提升制作,长此以往,市场不就被搞得乌烟瘴气了?”

    他顿了顿,看着窗外云层,继续说道:“观众的信任是有限的,一次两次被营销‘骗’进影院,下次再看到类似的宣传,只会下意识地抵触。

    到时候,真正用心做的好电影,反而可能因为不会‘炒噱头’被埋没,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才是最可怕的。”

    私人飞机平稳地穿梭在云层间,刘艺菲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关掉了新闻页面。

    她能理解陈飞的担忧,毕竟他们都在用心打磨《三体》,深知一部好作品问世需要付出多少心血。

    如果其他电影仅靠噱头就可以拿到高票房,这必然会导致市场陷入一个怪圈中。

    到时候,市场恐怕就要被毁了!

    然而,此刻正躲在公司办公室里的贾铃,却完全没意识到陈飞担忧的行业隐患。

    对她而言,眼下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让‘减肥逆袭’的噱头再响亮些,带动《热辣滚烫》后续的票房成绩一路飙升!”

    她的眼界和认知,已经局限在了“票房即成功”的单一维度里,根本没心思去想营销过度可能引发的反噬,更没考虑过影片质量与口碑的长远影响。

    办公桌上摊着密密麻麻的营销数据报表。

    贾铃的目光紧紧锁在“预售票房破亿”的数字上,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在她的认知里,电影行业的成功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赚钱!

    至于口碑,那是未来才需要考虑的事。

    眼下要是连票房都拿不出手,连钱都赚不到,谈口碑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再把之前拍的减肥花絮剪几个新片段放出去,重点突出‘前后反差’,让网友再吵一波!”

    她拿起电话,对着另一边的宣传总监吩咐着,语气里满是急切,仿佛多耽误一分钟,就会少赚一笔钱似的。

    其实,《热辣滚烫》的投资方与发行公司里,并非没人察觉到风险。

    有发行经理私下里就曾提出过,过度营销可能会让观众期待值过高,万一影片质量跟不上,很容易翻车。

    可这话刚说出口,就被上级主管打断了。

    因为对发行公司而言,它们存在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只要能把票房做上去,能分到钱,过程如何并不重要。

    至于有可能出现的口碑崩塌、网友谩骂等,自有站在台前的贾铃顶着。

    他们只需要在幕后攥紧到手的利润即可,至于后续的负面风波,这可与他们无关。

    发行公司的高层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态:“贾导想怎么炒噱头都行,我们配合就是。

    先把春节档的票房蛋糕分到手,等电影下映了,谁还会记得这些争议?”

    在这种“短视逐利”的心态下,根本没人愿意去提醒贾铃别透支观众信任,反而主动配合她加大营销力度。

    在社交平台买热搜、找KOL发减肥逆袭通稿、甚至故意放出贾铃首映礼缺席是因为身材还没恢复的假消息,进一步放大悬念……

    贾铃对此毫无察觉,反而觉得投资方很懂自己,更加坚定了靠噱头冲票房的想法。

    她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网友对“减肥”话题的讨论,满心都是对春节档票房的憧憬。

    她完全没意识到,那些被噱头吸引的观众,一旦发现影片内容撑不起期待,积攒的热情会瞬间转化为失望与愤怒。

    而她此刻追逐的短期利益,或许会在未来彻底透支自己的导演口碑,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创作风气!

    只是这些,都不在她当下的考量范围内。

    她的目标只有一个。

    票房!

    更高的票房!

    ……

    2月5日,2024年第66届格莱美颁奖礼在美国举行。

    泰勒·斯威夫特凭借《Midnights》获得年度专辑奖,成为格莱美史上首位四次获此奖项的艺人,还斩获了最佳流行专辑奖。

    比莉·艾利什的《What  Was  I  Made  For?》获年度歌曲奖,维多利亚·莫奈则拿下了最佳新人奖。

    还有中国钢琴家王羽佳,凭借专辑《The  American  Project》,成功获得了最佳古典独奏奖。

    消息传回国内的第二天,《唐探1990》首映礼刚好宣告启动。

    首映礼现场星光璀璨,衣香鬓影间满是热闹的交谈声。

    陈飞刚带着身穿香槟色礼服的刘艺菲走进会场,还没来得及和相熟的导演们打招呼,就被一身深色西装、气质凌厉的姜闻一把拽到了角落。

    “你懂钢琴吗?”姜闻开门见山,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王羽佳刚拿了格莱美最佳古典独奏奖的消息,你肯定看到了吧?”

    钢琴?

    陈飞被这个突如其来的话题问得一愣。

    他平时主要专注于影视创作,对古典音乐领域了解并不深,只能老实摇头:“说实话,我还真不太懂,也就偶尔听几首流行钢琴曲,古典钢琴这块完全是门外汉。”

    不过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刘艺菲却轻轻扯了扯陈飞的衣摆,笑着插话:“我懂一些!”

    见两人纷纷转头看来,她捂着嘴笑道:弹钢琴的,其实跟弹棉花差不多。

    这话一出,陈飞顿时乐了。

    他瞬间想起了多年前发生的一件趣事。

    当时,朗朗父子曾公开炒作过“刘艺菲暗恋朗朗”的话题,引得全网热议。

    结果,刘艺菲直接一句“弹钢琴和谈棉花的在我看来没什么区别”,既怼得父子俩哑口无言、满脸通红,也彻底打破了那场无厘头的炒作。

    姜闻显然也听过这段过往,挑了挑眉,看向刘艺菲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趣味:“这话够直接,我喜欢。”

    玩笑过后,陈飞收起笑意,看向姜闻,好奇追问:“你怎么突然提起钢琴这个话题了?难不成是有什么新想法?”

    他本来只是随口一问,没指望得到特别的答案,毕竟姜闻此前的作品多聚焦于历史、江湖等厚重题材,与“钢琴”这种偏文艺的元素似乎沾不上边。

    可没曾想,姜闻竟重重一点头,语气十分认真:“没错,我还真准备拍一部关于‘钢琴’的电影。”

    他想了想后,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构想:

    “剧情主要以郎朗从小学琴到17岁参加拉维尼亚音乐节一鸣惊人的经历为主线。

    郎朗3岁时,父亲郎国任发现其音乐天赋,便辞去工作,全职陪他从沈阳到首都,再到德国、日本、美国等地求学参赛。

    郎朗在学琴过程中历经重重困难,面对西方艺术界的偏见与质疑,他以卓越的琴艺和坚定的信念,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世界顶级艺术舞台,用实力征服了观众……”

    姜闻说得十分投入,手还下意识地比划着,仿佛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了电影的画面:

    “核心其实还是‘对抗’,就像《让子弹飞》里张牧之跟黄四郎的对抗,只不过这次的‘武器’从枪变成了钢琴,对抗的对象也从军阀恶霸,变成了愚昧、贪婪和命运的无常。

    我想通过钢琴这个‘外来物’,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荒诞与悲凉……”

    陈飞静静听着,陷入了沉思。

    等姜闻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委婉却态度明确:“姜导,你这个想法确实很有深度,也很新颖,能看出你想表达的东西还是那么尖锐、有力量。

    但说实话,我不太看好这个项目能超越《让子弹飞》。”

    见姜闻没有反驳,只是眼神沉沉地看着自己,陈飞继续解释:“你刚才说核心是‘对抗’,这其实和《让子弹飞》的内核很像。

    都是主角带着某种‘象征物’(枪/钢琴),在特定环境里与各方势力博弈。

    但《让子弹飞》的成功,除了内核深刻,还有着极强的叙事节奏、密集的黑色幽默和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符号,这些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才成就了经典。

    反观这部钢琴题材的电影,‘钢琴’本身是偏安静、文艺的符号,要想用它撑起‘对抗’的张力,难度太大了。

    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故事显得拖沓、沉闷,观众可能get不到您想表达的内核,反而觉得‘看不懂’。

    而且《让子弹飞》的珠玉在前,观众对您的期待值已经拉到了顶点,只要这部电影有一点不如预期,就会被拿来反复比较、挑剔,最后反而会掩盖它本身的优点。”

    姜闻听完,没有立刻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却没有点燃,捏在手里反复摩挲。

    会场的喧闹声似乎被隔绝在两人之外,他眉头微蹙,眼神里满是思索。

    陈飞的话虽然直接,却戳中了他没敢深想的隐患。

    他确实想借钢琴再讲一次对抗的故事,却忽略了符号本身的属性差异,以及经典续集面临的超越困境。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叹了口气,将烟塞回口袋,语气里带着几分怅然:

    “你说得有道理,我确实有点太执着于‘对抗’这个内核了,没考虑到符号本身的适配性,看来这个项目,还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陈飞看着姜闻沉思的模样,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心里知道,以姜闻的性格,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但这次的提醒,至少能让他在后续打磨剧本时,多一些冷静和考量。

    两人正闲聊着,而此时,会场内突然热闹了起来。

    在支持人的邀请下,《唐探1990》主创逐一登台,首映礼正式拉开序幕……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2427_2427281/11449387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