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无限迎合皇帝
其他大臣不明白其中的玄机,韩爌和杨景辰却是门清:
对方盯上了下一届首辅之位。
自从皇帝推行任期制,朝堂大臣的职位异常稳定。
只要不是犯下大错,皇帝对所有的弹劾,一概置之不理。
如果有人为了职位发起政争,还会被皇帝视为挑衅——
重制礼乐需要的是稳定,而非让朝堂动荡不安,被天下人视为不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群臣的职位想要发生大规模变动,就得等三年一次的换届。
韩爌是在崇祯二年九月担任首辅的,到今年已经两年多。年后的崇祯五年八月,就是换届之期。
作为第一位被平台拜相的首辅,韩爌自然是有着雄心的。不说立下不世之功,至少要让人觉得不是碌碌无为。
然而他面临的现实是:
皇帝太过强势,还扶持出强势的枢辅。
他这个首辅放在以往可称中上,但是在平定辽东的袁可立衬托下,就显得不过平平无奇。
如果韩爌明年就这样卸任,留给他的绝对不是好评价,最多称他为勉强合格而已。
他当然不甘心在青史上留下这个名声,所以想要连任,争取再干一届。
这就必须要取得皇帝的支持,否则皇帝只要不下特旨挽留,已经六十六岁的他,按照一次特旨留任三年的规矩,在明年任满后就要自动致仕。
到时候别说继续当首辅,就是留在朝堂上也不容易。
所以韩爌才急着迎合皇帝,希望皇帝对他多几分满意。
——
作为首辅的韩爌尚且如此,次辅杨景辰那就更不必说了。
有心上位首辅的他,自然是下决心迎合皇帝。
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当今皇帝是有雄心壮志的。平定辽东绝对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
要不然皇帝也不会册封这么多功臣,为许多可封可不封的人授与高级爵位。
这明显是为了鼓动群臣建功立业,而非满足于辽东平定。
如果他能当上首辅,将来青史之上,必然留下一笔。
所以在皇帝执意要给工匠封爵时,他才不顾士林物议表态:
反正对大学士来说,能不能当上首辅,主要是看皇帝。
什么士林物议,不过是无所谓的东西。
只要皇帝信任,他这个次辅在明年的八月,就能顺理成章地接任首辅之位。
在这个心理之下,他和韩爌两位文官首领,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表态支持皇帝。
这自然引得许多追随他们的人倒戈,选择支持皇帝。
——
朱由检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了笑意。
这个情景是他预料之中的,也是他确定任期制时,以三年一考、定为三年一任的原因。
只要不是无欲无求,最后一年的首辅,基本都会迎合皇帝。
想当首辅的大学士,同样也是如此,甚至会更没有底线,选择无限迎合皇帝。
韩爌和杨景辰就是这样,以前还有几分矜持的他们,现在已经有几分温体仁的样子。
接下来一年,朱由检的权力将被无限放大,直到新一任首辅确立。
之前制定的一些政策、却在推行中遇阻力的,可以放心交给两人去办,看他们谁更符合心意。
转着这些念头,朱由检笑着向几位内阁大学士道:
“既然诸位先生支持,就由你们拟旨意。”
“吕祥是上天赐给大明的人才,封号用‘中兴辅运’,其他伯爵用‘中兴翊运’,子男爵士用‘中兴翊卫’。”
“让他们在已经打下来的地方挑选封地,允许在封地研制武器。”
将这些工匠同样纳入中兴功臣,同其他功臣一样看待。
而且因为册封的子男爵士也不少,可以想见,匠官出身的贵族,将是中兴功臣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对此,朝堂上许多大臣是反对的。
但是韩爌却已经以首辅身份接旨,并且为皇帝这种做法辩解:
“吕祥等人封爵之后,应同样不得为卿相。”
“臣以为他们做匠官即可,在其他衙门任职需谨慎。”
明着劝谏皇帝,其实却是在告诉群臣:
为这些人封爵也有好处,那就是不用担心他们当上九卿、大学士。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却也让一些文官打消了对匠官崛起的担心——
至少匠官体系的上限是确定的,不可能和他们争夺官位。
朱由检也听出了韩爌的用意,点头道:
“匠官出身,可以封爵,自然要遵守贵族的规矩。”
“他们将集中在工部、装备部、少府寺和内廷任职,转任其它衙门需这些衙门请求,或者有元士身份。”
部分答应了韩爌的条件,但也没有堵死匠官转任道路。
如果有匠官热衷于做官,可以让他们跳出去尝试。
但对大部分匠官来说,朱由检还是希望他们搞研究,或者管理企业。
韩爌的目的不是和皇帝争执,对皇帝留出来的口子自然没有争辩。
反而欣喜地说着当今皇帝的英明,以及之前的皇帝滥用匠官,所带来的问题。
朱由检装作从善如流的样子,和韩爌表演一番。
实则唱着双簧,确立了匠官体系的地位——
今后,他们将作为专业技术官员,在工部、装备部这些衙门占据主导地位。
有大功还可以封爵,成为官僚集团的一部分。
匠官出身不会是升官的阻碍,反而有稳固的体系。
他们从属于文官却又相对独立,如同文职军官一样,是朱由检分化官僚集团策略的一部分。
——
借着辽东大胜定下了这件事,朱由检又催促韩爌等人完成检查,确定对地方官员的赏赐。
登莱巡抚孙国祯、天津巡抚黄运泰,都是在后勤上出了大力的,甚至孙国祯还去过辽南前线。
对这些人同样要封爵,褒扬他们的功勋。
为辽东提供了许多生活物资的刘理顺同样如此,他在苏松新区成效斐然,已经成为朝廷在江南最大的亮点。
他和江南巡抚曹文衡,同样会被册封爵位。
朱由检决定把这些人和前线功臣一起召进京,命袁可立安排前线留守人员,其他功臣进京受封爵位。
他还要举行盛大的奏凯献俘仪式,告诉太庙里的先帝。
同时向天下人昭告:
辽东已经平定,大明又取得了一次胜利!(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2421_2421252/1111019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