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448章:锦衣夜行

第448章:锦衣夜行


河上公终究被赵凌说服,决定前往蜀地开创道教。

在赵凌所知晓的历史轨迹中,东汉顺帝时期,张道陵正是在蜀地鹤鸣山修道,自称得太上老君启示,创立了“五斗米道”。

这个因入道者需交纳五斗米而得名的教派,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有严密组织的道教教团,标志着道教作为一门宗教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蜀地作为道教的发源地,在赵凌的记忆里,后世川渝人总带着一种该死的松弛感,这与受儒家文化熏陶严重的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特质,或许正是道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后结出的果实。

此时的巴蜀地区,虽然有不少从中原流放而来的刑徒,但自从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后,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彻底根治了岷江水患,使巴蜀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的灌溉系统如同血脉般遍布平原,稻田连绵,桑麻遍野,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绝大多数百姓已摆脱了饥饿的威胁。

作为秦国的战略大后方,蜀地享受着长期的和平,没有遭受战争的直接蹂躏。

这种安定是东方六国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

然而,秦法严苛,徭役繁重,始皇帝在位时除了发配刑徒至巴蜀,还长期推行“移民实蜀”的政策,将大量秦国本土民众、六国贵族和富豪迁入蜀地。

这些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却也侵占了原住民的土地和资源,必然引发社会矛盾。

那些来自关中的富豪和迁徙的秦人与本地蜀人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文化隔阂与利益冲突。

蜀地的百姓生活,比起其他遭受战乱的六国黔首来说确实要好些,但在严苛的秦法之下,也好不了多少。

赵凌深知,河上公若能在巴蜀宣扬道家文化,创立道教,无疑将给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带来新的精神寄托。

而自他登基以来,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巴蜀地区的百姓生活已有所改善。

不仅如此,赵凌的心中其实还有着更深层的考量。

巴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天下未乱蜀先乱之说。

他此举,未尝不是在给后世皇帝预先设下一道考验。

若后世之君贤明仁德,自然能治理好巴蜀。

若是个暴君昏君,那么在这片孕育着道家自由思想的土地上,百姓揭竿而起也并非不可能。

想到自己正在为不知多少代后的子孙挖坑,赵凌的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笑意中,既有作为开创者的豪迈,也带着几分道家的洒脱。

说服河上公前往蜀地创立道教后,赵凌信步来到道家学室外的回廊下,恰好遇见刚踏进尚学宫大门的韩信。

这位功勋卓著的太尉下朝后,总会先回府用过午膳,才换上朴素的学子服前来求学。

今日他一身青灰布衣,若非腰间悬挂着象征身份的玉珏,几乎与寻常学子无异。

“臣参见陛下。”韩信躬身行礼,神色从容。

皇帝喜欢到尚学宫视察,这已经是咸阳城内公开的秘密了。

赵凌打量着他这一身装扮,不禁失笑:“韩太尉身着布衣行走于尚学宫,不觉得有失身份么?”

韩信整了整衣袖,坦然道:“陛下此言差矣。衣裳不过蔽体之物,穿着舒适便可。在这求学之地,臣以为布衣比朝服更为相称。”

两人并肩在尚学宫的回廊间漫步,夏初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廊外传来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与庭院中的虫叫鸟鸣相和。

“太尉随朕入咸阳已近一年,还未曾回过故里吧?”赵凌忽然问道。

韩信目光微动,声音平静:“臣父母早逝,故乡已无至亲。打算在新岁前回去祭扫先人。”

“太尉如今位极人臣,正当衣锦还乡。需要什么仪仗,尽管开口,朕定让你风风光光地回去。”

出乎赵凌意料的是,韩信毫不犹豫地婉拒了:“陛下美意,臣心领了。但祭奠先人贵在诚心,不必兴师动众。臣独自回去便好。”

“哦?”赵凌停下脚步,转身凝视着韩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太尉如今功成名就,却要悄无声息地回乡,这与不归有何分别?”

韩信微微一笑,目光越过廊外的梧桐树,望向远方:“陛下,臣的双亲早已不在人世。这富贵荣华,他们看不见,旁人知不知道,于臣而言,又有什么要紧?”

赵凌眯起双眼,想起记忆中那个截然不同的韩信。

历史上,韩信在攻占了齐国故地后,便派使者向刘邦请求封自己为“假齐王”,以稳定齐地局势。

刘邦起初大怒,但在张良、陈平的暗示下,意识到必须笼络韩信,便顺势封他为真正的齐王。

后来在垓下之战,逼得刘邦答应裂土而封才愿出兵围攻项羽,最后改封为楚王,因为韩信的家乡淮阴属于原来的楚国地区,韩信要的便是衣锦还乡……

“朕记得,淮阴城中曾有人欺辱于你,也有人在你困顿时施以援手。太尉难道不想风风光光地回去,一雪前耻,报答恩情?”

韩信闻言,神色依然平静如水:“陛下,昔日欺辱臣的人,不过是臣命途中的一段坎坷。既然已经跨越,便无需再回头计较。”

“至于那些施恩于臣的善心人,臣早已派人送去金银酬谢。此次回乡,若能当面致谢,便是最好。”

他的语气淡然,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这番超然的态度,让赵凌不禁在心中暗暗赞叹。

眼前这个淡泊名利的韩信,与历史上那个执着于荣归故里的韩信,已然判若两人。

赵凌注视着韩信平静的侧脸,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位本该睚眦必报的兵仙,在尚学宫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已经超越了那个需要靠外人认可来证明自己的阶段。

道家是有真东西的。

赵凌说道:“近段时间盖邱先生去了岭南,河上公也要去巴蜀办事,尚学宫道家便靠太尉授课了。”


  (https://www.02ssw.cc/1_1842/502721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