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徐家兄弟石锤,那就是皇爷
征收田税的是县衙典吏,典吏属于流外官,不是正式编制,他们的俸禄,都是由县老爷自个儿掏腰包付的。
只见那典吏手里拿着册子,正大声地点着名。
被点到的百姓,就得抬着粮食过来。
没错,在税收制度还没有完全统一前,明朝的基本税收主要还是以粮食为主,而不是折算成银两。
朱小宝此前从史料中对税收的收取有所了解,可亲眼目睹民间百姓交税的场景,这还是头一遭,心中不禁涌起了好奇。
朱元璋站在一旁,背着手示意朱小宝接着看。
“仔细瞧着,看看这大明的积弊。”
朱小宝顺着看去,只见县衙的典吏示意小吏抬来一口石斛。
在唐朝以前,民间习惯把石称作斛。
这石斛中间是空的,被点到名字的百姓,就得把粮食抬过来倒入其中。
主要是方便官府查验粮食的品质。
等粮食倒入石斛后,一个小吏摩拳擦掌,憋得满脸通红,从数十步外猛地冲过来,一脚狠狠踹在那石斛上。
石斛被踹得剧烈晃动起来,不少粮食都撒落在地。
百姓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朱小宝满脸惊愕。
“这是在干什么?”
朱元璋解释道。
“这叫淋尖踢斛。”
那些洒落的粮食就归官府了,美其名曰运输损耗。
百姓们不能捡,只能满心无奈地看着。
朱小宝气愤地道。
“这不是变着法儿让百姓多交粮税吗?”
朱元璋神色有些纠结,叹了口气道。
“咱批复过山东临沂的一个折子,有个七品县老爷,轿夫是他的连襟和舅子,家里的厨娘是他妻子和妻姐。”
“他的官袍都打着补丁,老母亲还得去山上挖野菜吃!”
“官府俸禄少,没钱聘请太多小吏,所以只能想这种法子弄点钱……”
“唉,受苦的终究还是老百姓。”
老朱一脸无奈与疲惫。
他心里清楚这是在剥削百姓,可官府也得维持运转。
不管是金银融化时产生的火耗,还是这淋尖踢斛的做法,都是他默许的。
他既心疼百姓,又不能不顾及地方官府的稳定,这种两难的处境一直困扰着他。
“你小子脑子活络,可有办法杜绝这种事?这也算是咱爷孙俩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了。”
朱小宝这才明白,马老头带自己来这儿的目的。
他看向朱元璋,只见老人脸上满是心疼与担忧。
马老头对百姓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早年的经历让他亲近百姓,真真切切地把百姓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看到百姓们受苦,他心里自是比谁都难受。
朱小宝心中颇有感触。
以前他读史料时,便知道古代农民饱受剥削,可那时没什么切身体会。
如今亲眼看到百姓被剥削的场景,内心受到的震动,确实不小。
从士绅到官府,百姓们被剥削的手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而最后吃苦的,也总是这些最底层的民众。
此时,徐膺绪和徐增寿刚处理完自家佃农交粮时出的岔子,正走在乡间小道上,准备回去。
“二……二哥!”
徐增寿突然停下脚步,一把拉住徐膺绪,躲到了一棵大树后面。
这一下子,差点没把徐膺绪拉摔倒。
“你特娘的发什么疯?跟做贼似的!”
徐膺绪生气的道。
徐增寿则是抬起了颤抖的手,指向了前方的人群。
“二哥,你赶紧看看,那人……那人是不是朱小宝?”
“朱小宝就朱小宝呗!”
徐膺绪没好气地骂道。
“嘘!”
“二哥,你再看看朱小宝旁边的那个老人家,他,他他他……不是皇爷吗?”
徐增寿瞪大眼睛张望着,眼里更是写满了难以置信。
徐膺绪好奇的朝徐增寿指的方向看过去。
那少年是朱小宝,徐膺绪自然认得。
而那老人家……
咕噜!
徐膺绪猛地咽了一口唾沫,也像徐增寿一样揉了揉眼睛。
紧接着,他惊呼道。
“那,那真的咱皇帝爷?!”
徐增寿呆在原地,喃喃自语道。
“我就说嘛!”
“我一直就觉得那朱小宝看着眼熟!”
“二哥,你还记得秦淮河边的那次垂钓吗?”
咕噜!
徐膺绪又猛地咽了一口唾沫,他瞪大了眼睛,嘴唇都在微微发抖。
“嗯!记得!”
那次,他们看到老爷子和信国公在秦淮河边钓鱼,旁边还站着一男一女。
当时,两兄弟都没太在意,只当老爷子是出来散心的,也没仔细瞧那少年和少女。
但眼下,他们全明白了!
难怪第一次见到朱小宝时,他们就觉得眼熟。
第一次在上元夜见到赵婉儿时,他们也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原来他俩就是在秦淮河边,陪老爷子和信国公钓鱼的人!
徐膺绪身子微微一颤,疑惑道。
“朱小宝怎么会和老爷子在一起?”
徐增寿更是惊得呆若木鸡,手指颤抖地指着前方。
“特娘的!他,他还敢拍老爷子的肩膀?”
前方,朱小宝正轻轻拍着老爷子的肩膀,还端着茶让朱元璋喝。
“天呐!”
徐增寿脑子都乱了。
朱小宝旁边站着的,可是大明洪武大帝啊!
那可是杀人不眨眼的皇帝!
是前不久才刚灭了文豫章全家,又杀了郑用全家的皇帝!
在群臣乃至所有官员眼中,老爷子就是个手段狠辣的君主,恐怕连他的亲儿子都得对他敬畏三分,谁敢对他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
可朱小宝却好像习以为常似的!
“朱小宝到底是什么人啊?”
徐增寿愣愣地问道。
徐膺绪也是一头的雾水。
“我哪知道……快,快回去告诉大哥!”
说完,两兄弟便急匆匆地撩起袍子,快步离去。
而朱小宝这边,完全没注意到不远处的徐家兄弟,他正思索着老爷子的话。
要是想完全消除民间税收中的不合理损耗,其实也有办法。
只要跟交趾一样,推行一条鞭法改革,不再区分赋和税。
此外,除各地供奉给皇宫的实物,其他税收则都用白银缴纳。
可这个办法在交趾确实可行,但放在整个大明,就不太现实了。
若是没老爷子带着他了解民间疾苦和大明的实际情况,作为穿越者,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提出张居正的一条鞭改革。
毕竟这政策本身是好的。
可经历了这么多事,朱小宝眼下深知大明的现状。
政策虽好,却不一定适合当下的国情。
(https://www.02ssw.cc/1_1250/287422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