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小族长的奋斗 > 第 30章 迁徙牲口

第 30章 迁徙牲口


周勃和张恪是在罗东镇待够了整整两天后,才离开的。这一趟行程,虽然不算太长,却已经足够表明,如今西南地区的两大巨头,对于“油菜花”项目的重视程度了。

到了他们这种身份地位,他们的行踪自然会有人去关注,他们的态度同样会有人去揣摩。当那些人认识到,这两位大人物是如此地看重这个项目后,自然便会对此事给予更多的关注的,这对于周薇往后开展工作,自然便会有莫大的助力。周勃他们什么都不用说,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便是周勃百忙之中,却硬要在这里待够两天才走的原因了。

虽然心疼女儿,但见其乐在其中,周勃除了为其开心外,同时也有一点为孩子的成长而小小的骄傲着的心情在。对于他们所勾勒出的“油菜花”项目的前景,也更多了几分期待。当然,对于曾经抱在怀里的小姑娘,现如今都已经在为国为民了,周勃也不免会感叹一下自己终究是在老去的,真是时光如梭啊!

回到安顺城后,张恪便又忙活开了。京城方面,暂时倒没有什么异动传来。不过,之前周家送来的情报有提到,今年冬天,包括京城在内,北方的气候异常的寒冷,甚至已经有百姓冻毙的事情发生了,朝廷目前正在为安全过冬努力着。这种事儿并不新鲜,每一年的冬天,对于朝廷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而对于生活在北方,尤其是那些苦寒之地的百姓而言,则犹如是在渡劫一般。或许是因此,而无暇它顾吧,杨豪直到今天都没有再搭理过远在西南的张恪等人。对他来说,才刚登基不久,若是此时发生百姓大量冻死的事情,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本来他的即位,从一开始便伴随着争议与风波,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保不准便会有人将其归咎为“天遣、天罚”之类的,用来“妖言惑众”,动摇他的统治根基。杨豪虽然并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君主,但并不表示他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因此自然要全力以赴的先处理好越冬的事情再说的。

自从京城巨变后,张恪便意识到他们必须做出改变了。若只是他一个人的话,大不了一走了之,他又不是没有地方可去。可是,亲人、朋友这么多,他们怎么办呢?京城、青龙城、晋州还有北方,有那么多人和自己有关系,怎么可能就这样弃他们于不顾的?谁知道杨豪会不会发什么疯,在找不到他的情况下,拿他们这些人出气呢?虽然,张恪已经做了一些防范措施,比如让晋州的家人分散开,去往别处暂避,但这显然是不够的。躲得过初一,躲得过十五吗?更何况,张恪也是绝对不喜欢一直处于这种被动的局面下的,他要想办法扭转乾坤。

除了针对京城发动“经济封锁”的策略外,将西南地区发展成自己的根据地、大后方,有一个可靠的立足点,便是张恪目前最主要的打算了。目前来看,他们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来开展这个计划的。杨豪眼下自顾不暇,而且京城与西南地区相隔数千里,毕竟鞭长莫及。而若是要强行召他回京城的话,张恪则完全可以用灾后重建、恢复民生之类的名义,留守此地的。总之,眼下肯定是不能回京城去送死的,张恪也从来不会去相信杨豪会对自己心慈手软的,不存在的。

不过,想要安安稳稳的活下去,终究还是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怎么样把西南地区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了还能不能好好过自己日子的关键了。而要发展,便要投入资源,包括:资金、人力、项目等等。若是没有杨豪这个因素在,给张恪充裕的时间,仔细的去规划的话,他是很有信心把这里发展起来的。可惜,时不我待啊!杨豪显然是不会坐看他一直壮大下去的。因此,张恪是有必要抓紧时间,想办法大踏步前进的。

比较有利的一点是:在许多年前,张恪便已经在为眼下的困境提前布局了。当然,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会是宁王杨豪成为自己必须想办法解决的拦路虎。那个时候,更多的还是潜意识里对皇权的不信任或者说恐惧,在逼着他为可能落到自家头上的强权迫害做预防。这倒也不算什么未卜先知的能力,仅仅只是张恪自有的忧患意识而已。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智者不陷于覆巢。而事实也已经证明,张恪一直以来,并不是在杞人忧天的。

由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这些年来,张恪一直都在努力的布局,提升自己本身的实力,从未有过停歇。他努力的写诗(抄诗),扩大自己的名气;与北境虎族,建立贸易关系,这些年来,家族确实借此挣了不少钱;开设市舶司,固然是朝廷得了最大的好处,但他们也从中分得了一杯羹,而更重要的是,他借此多了一条海上的退路;开办互市和黑龙牧场,虽然目前还是在不断投入的阶段,但可以预期将来必定是会有所斩获的,而这一切,自然也让他在北方拥有了另一条退路;另外就是,这些年在朝堂上,他还是干了不少事情的,若非出了杨豪这么个玩意儿,再给他个十年八年的,他大概率已经成为了朝堂大佬,能够呼风唤雨了。不过,虽然恶了新皇帝,但倚仗他这些年来,立下的各种各样的功劳、苦劳,以及结交的各个大佬,张恪也早已经不是什么小角色了。新皇帝若想要处置他,还真的需要想个过硬一点的理由才行的。当然,也要提防他来一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

虽然时间对他们总体上不利,但手上有资金、有人脉、有地盘,也没有什么人会来使绊子,自然要将西南地区尽快的发展起来的。如今,张恪通过高芝,不断的将各种各样的物资往西南地区送:粮食、种子、布匹、铁、农具等等。另一方面,张恪早已经去信张远,让他从黑龙牧场调集一些牛、骡子等送到西南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提高生产效率,是需要好的生产工具的。西南地区早已被这几年的大旱弄得家徒四壁了,哪还剩下什么像样的生产资料了。其它的东西,还比较好办,但像牛啊、骡子这类的活物,有钱也没有地方买,即便是有,数量也肯定有限的。不过,幸好还有黑龙牧场。只不过,牲口是有的,但怎么样才能把它们活着、安全的从北方运到西南地区呢?张恪的这一封信,可把张远好好的为难了一通。

却说张远在接到张恪的信后,便眉头一皱:小族长是真能折腾啊!如今牧场里确实是有不少牛和骡子,问题是要怎么把它们活着送到数千里外的西南地区呢?这一路,又没有像样的大河大江,自然是走不了水路的。在只能走陆路的情况下,怎么样确保这些牲口这一路长途跋涉,尽可能的不死不伤不病不掉膘呢?张远想了又想,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道题太难了,我不会做,不会做……。可是,没办法啊,小族长都发话了,不干不行啊!

经过一番紧急的动员、调配、规划,总共两千头牲口从黑龙牧场浩浩荡荡的朝着西南出发了。而负责护送的人员也多达二百人马,另外还有上百辆装满了饲料的板车被套在了这些牲口背上。这一路,这两千头牲口将轮流着去拉这上百辆车,共同完成这趟长达数千里的行程。为了避免这些牲口过于劳累,引发各种不良后果,这一趟会严格控制行进时间和进度,大约每天只会走四十里地。如此的话,预计至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虽然慢了点,但却是比较稳妥的行进方式。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牲口大迁徙,为了保证它们能顺利、安全的抵达目的地,不得不慎之又慎。尽管张远已经是精心挑选了最健壮的牲口了,可是数千里的距离啊,实在是有太多不可测的因素了,他宁愿走慢点、走稳点,也不能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而往死了去对待这批牲口。一来,三个月,还是可以赶上来年的春耕,不会误了农事;二来,欲速则不达,若把这批牲口逼得太紧了,有可能给它们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到时候便是成功到达西南了,又有何用?

除了路途遥远外,安全上张远自然也考虑到了,那两百个人里,其中五十个便是牧场护卫队的骨干力量。他们此行全副武装,负责一路上的保卫。无论是前方探路、侧方护卫、还是后方断后,基本上都是按军队的行军布阵来的。这些年,由赵常山领导的牧场护卫队,虽然只有两千人,但却可以说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忠诚可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黑龙牧场的资产极速的膨胀,而且还依然在不断的扩充中,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如何安心呢?为此,从张恪到张远都对护卫队极为重视,在给他们的待遇上,毫不吝啬。而赵常山在带兵、练兵上也是兢兢业业的,再加上牧场的管理层,一向不干预护卫队的事情,一心只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要啥给啥、有求必应。这自然让赵常山干得也是极为的舒心。咱就说,上哪儿才能遇到这么开明的领导呢?这可比起他以前在军队中时,爽利多了。如此的话,赵常山也是愈发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了。这一次的任务,倒也不是说有多难,但终究距离远、路上不可测因素太多,不过,也就把它当做一次距离远一点的放牧的护卫工作罢了!

事实上,如今的黑龙牧场,比起几年前来,其放牧范围也已经扩大到极远的距离了。最远的甚至也到达过离大本营数百上千里的地方,便是马儿跑个来回,也需要好几天的。也是因此,护卫队也一直都没有停止扩编,张远和赵常山为此确实也都脱不开身,否则的话,他们此次倒都想着要亲自带队走上一遭的。因为这两千头牲口,显然是远远满足不了西南地区的需求的,后续应该还会增加,所以也有必要制定一条可靠的路线的,但也只能让下面的人负责一下此事了,就当是锻炼新人了。


  (https://www.02ssw.cc/1_1068/1111065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