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七零宠婚,嫁给第一硬汉 > 第2087章 陈冬梅话当年

第2087章 陈冬梅话当年


  一行人转到了当年知青所,现在的服装厂旁边。

  陈冬梅就和宁父宁母说起这个厂子的情况。

  “大姐真厉害。”

  为了表示尊重,就随着女儿小宁一起喊杜红英大姐:“那个年代,很多人做点小买卖都还提心吊胆的,大姐那个年代就有商业意识,真是了不起!”

  看着当年的破破旧旧的知青所,十多间屋子的一个院子,这些年已经扩建到了当年的十倍,现在服装厂的地也是买下来的。

  杜红英上周也接到了洛俊言的信息,说可能会拆迁。

  “这个服装厂也会拆迁,这儿要建高速路的服务区。”陈冬梅道:“可惜了服装厂后面那一片良田,这一次占地好宽噢……”

  老年人最心疼的还是土地。

  这一代人是饿过饭的,以前土地都在集体手中,每天按时出工做工分,一年忙到头挣的工分换粮还不够填肚子。

  “当年,红英他爹是队长,悄悄咪咪的搞互助组,那一年,我们生产队的粮食大丰收……”

  陈冬梅在讲过去的故事,关老师惊讶的说:“这么说来,比当年小凤岗搞承包到户还要早几年呢?”

  “我也不懂,我只知道那两年我们生产队的日子好过了,那一年大干旱,别的生产队种的麦子像狗尾巴草一样,我们生产队的麦子相当好,收麦子的时候还上了报纸呢。”

  那张报纸和那一张全家福,陈冬梅都还保存着。

  “后来他就当了村长,我们村就这样搞,然后都发展得很好,后来还被人举报了……”

  “他去山川村当驻村干部红英就在山川村建了一个加工厂,那个厂后来被村委收购了;他去尖子山村当驻村干部,那个村就建了家具厂,那个家具厂现在生意还很好……“

  提起过去的事儿,陈冬梅简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讲都讲不完。

  宁父宁母听得津津有味儿。

  宁医生也挽着杜红卫的胳膊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的称赞几句。

  对从未谋面的公公大赞特赞,从一个木匠到一个生产队队长,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硬生生的走到了县委政府大楼里去了,这才是真正的有勇有谋有胆识有担当又有能力。

  “我也觉得我爹很厉害。”

  有这样的父亲,杜红卫也是引以为傲的。

  “别的不说,我家老头子走的时候很多人都称赞他是一个好人,好干部。”陈冬梅道:“办丧事做了一百多桌,还有很多人只送礼没来吃席。”

  “送礼?”宁静宁瞪大了眼睛:“爹是公职人员,送礼的话是不是……”

  “这事儿你姐考虑到了,所以我们收礼最多只收十元钱一家,一共收了两万多,老头子后事办完后,这笔钱捐给了下游那个村子,那儿修了一座桥,桥头还立了一个功德碑,上面有两千多个名字就是给老头子送礼的……”

  “这个好,这个好。”

  宁父宁母连连夸赞:“大姐真是大格局,有智慧!”

  收了这些乡亲们的礼,就代表着领了他们的情;将这些礼钱捐出去,就是把这份爱传递出去,而且杜家自己还捐了同等金额。

  任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好来,这样做事滴水不漏,面面俱到。

  “我总算知道大姐为什么这  么有钱了。”

  宁静宁小声的给杜红卫说。

  “为什么?”

  “因为大姐走到了时代的前沿,一直是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宁医生道:“那个年代的人大多胆小怕事,前怕狼后怕虎的,总会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这是事实,毕竟,一不小心就会被戴上帽子,会挨批斗。

  “但是姐就一个劲儿的往前冲,一个字干就完事了了。”宁医生佩服不已:“很有胆识很有魄力,而且还很有远见,永远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有一句话叫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姐肯定很了解政策跟着国家政策走,走得快的就能吃肉,走得慢的怎么着也能喝口汤。”宁医生道:“你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人平凡很平庸贫穷?”

  这个问题把杜红卫直接给考到了。

  他怎么知道这些?

  “是因为思想意识,没有远见格局不说,还没有执行力。”宁医生一针见血:“看别人做什么好,他也想去做,但是在做之前,他会想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就否定这件事了,觉得不行;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最后一事无成,穷得相当的稳定。”

  杜红卫……真不愧是宁医生,真的一眼就找到了病因。

  “不管成与不成,先行动起来,遇上问题解决问题,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做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一直坚持干下去,离成功就也就完了。”宁医生道:“只看着别人干得热闹,自己站在旁边不去搞,永远只停留在想法上,然后还怪运气不好,怪没人帮忙……”

  “你说得好有道理。”杜红卫笑问:“你一个妇产科医生,怎么思考这些问题呢?”

  “因为我就是那个行动者啊。”宁医生轻声道:“要不然,我怎么能将杜教官你拿下?”

  身后不远处的杜红英……宁医生这是坦白了,她都不装了!

  到女婿家过年,吃了团年饭围着村子转了一大圈,宁父宁母感慨万千。

  都羡慕城里人,但谁能想到,他们两个城里退休的人更羡慕这里的村民呢?

  年轻人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的厂子里就能工作。

  老年人种一些小菜养点鸡鸭就能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只因为每年村里都会给家家户户分红,分红的钱都抵得上他们的退休工资了;家家独门独院小别墅住着,还不用交停车费物管费;空气也清新,不像城里全是嘈杂得很,空气中都是汽油味儿……

  总之就是一对比就有了伤害。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村里这么好了,陈冬梅和邱琼先还没在村里养老,他们居然住在了养老山庄。

  怎么说呢?

  宁母就有一种我才是乡下人的错觉感。

  城里人纵然有退休工资也舍不得花上一大笔钱去养老山庄住,但是杜家的亲戚就有好几个在山庄呢。

  而陈冬梅说起山庄的种种,让宁父宁母都心动了。


  (https://www.02ssw.cc/1809_1809312/228296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