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更多牧民娃娃上学的事情
齐团长和王明军看完大马力拖拉机后,没在收购站停留,开车走了,说是还要去师部办事。
李龙看他们开着的是王明军那台嘎斯六九,就想着是不是团长的212没有嘎斯六九新,团长想试试嘎斯六九的性能?
当然也只是猜一猜。
“李老板,这大马力拖拉机没卖出去?”有个贩子看李龙目送着嘎斯车离开,凑过来问道,“刚才那是哪个团的团长?”
“问那么多干嘛?打听情报啊?小心把你当间谍抓了,”李龙半开玩笑的说道,“几十万的东西,人家肯定要看看再确定,哪有那么容易一下子卖掉呢,你今天就带了这么点货?不够路费的吧?”
李龙把话题一转,那个人立刻就明白了,顺着李龙的话头子抱怨道:
“大冬天的,现在人都不出门,我到有些人家门口喊人家都不开门,猫冬呢。能收到这些东西都不错了……眼下大家也不是那么缺钱的,有好东西都捂在手里,不想出啊。”
李龙想想也是,毕竟眼下这年头,物价涨得很快,银行存款利息高得吓人,老百姓虽然信息来源不畅,但也能感觉到市场的变化。
所以在不是很缺钱的时候,有些好东西宁愿捂在手里,观望行情,也不愿意当下就卖掉。
因此现在二道贩子也挺难,冬天收货就是要比其他三季收获少一些。
还有就是有些人打到了猎物弄到了皮子,还是希望自己来卖,价格能高一点儿。
李龙在前院和他们开了会儿玩笑,就到里面去了。他去库房里把东西归堆,把那些皮子分类。赵辉说元旦前要过来一趟,到时把这里的皮子全都拉走。
李龙粗略估计了一下,元旦前刘高楼可能还要来一趟,如果来的话,那么自己这里积累的皮子就过万张了,赵辉想要全部拉走,至少得掏出百万以上的支票才行。
大致算了一下,到元旦前这一笔生意如果能完成的话,今年的利润能超过四百万。
比前几年总和还要多一些。
虽然买大马力拖拉机花了一些,交了不少的税,但自己手头能剩下的也超过两百万了。加上前几年剩余的,还能有三百万以上的存款。
至于美元,他已经有二十多万了,但这些还不够。
李龙一边和孙家强分捡着皮子一边聊着家常。
最近铁兰花的母亲时不时的会过来看看外孙女,李龙偶尔能碰到,看老太太提着篮子过来。
李龙猜测这其中肯定有铁兰花父亲的意思。
不然以老太太的性格,大概率是不敢自己拿着东西上门的——能过来看可以,拿东西,难。
当然,这其中是有多少亲情,有多少是觉得孙家强铁兰花日子过好了,想要修复以前的关系,不好说。
李龙没过多介入,只是问一问。
孙家强也没多说,他性子没铁兰花那么硬,男人嘛,大多数时候,觉得过得去,怎么都行。
没触及底线之前,能忍或者能让就过了,反正现在日子好了,不差那仨瓜俩枣的。
孙家强刷皮子已经是熟悉手了,动作又快又稳,他一边刷着一边说道:
“孩子她姥姥想孩子了,偶尔过来看看,我觉得可能他们家想缓和这个关系吧。说实话,回族做的饭就是好吃……”
“要真把关系变好了,会不会让你洗肠子啥的?”李龙开着玩笑。
“锤子。”孙家强摇头,“别说我,就是兰花也不答应。现在我们过得好好的,他们想要缓和关系,那就靠过来,我也不拒绝。想要提条件,没门!”
嗯,孙家强还是挺有主见的。当然李龙觉得,应该是夫妻两个商量好的。
和孙家强聊了一会儿,两个人把几百张皮子分捡开来,差不多也到中午该吃饭了。
李青侠和李龙两个边往回走边聊着天。李青侠也问起了大马力拖拉机出售的事情。
“齐团长想买,但毕竟这玩意儿太贵,他们得回去开会。”李龙说道,“我觉得八成能卖掉。”
“能卖掉就好,这东西太贵,压在手里总不是个事儿。”李青侠也挺担心这个的,说道,“我就觉得啊,后面还是买汽车、皮子的好一些,好出货,不压钱。”
李龙点点头,说道:“嗯,是这样。后面好的大马力拖拉机也不好找。毕竟那边农场种地肯定也要用。那些多余的,用处不大的可能找来卖掉,一直用着的,那人家肯定也要留着。”
李青侠点点头。对外贸易的事情他不太懂,但经过上一次的检查,老爷子清楚小儿子做的是正经生意,那就行了。
回到院子里吃饭,李龙想着这就到冬至了,是不是提醒一下杨大姐包顿饺子,想想还是算了。
冬至吃饺子虽然传了上千年,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的北疆还没怎么大范围被提起来。
以前节前的许多习俗,也多是后来生活富足了才慢慢兴起来的,这个时候大多就是春节、端午、中秋吃的东西比较特殊,大家都想着,其他的时候还真没怎么在意。
算了,顺其自然吧。
谣言的事情过了之后,顾晓霞保留了经常听广播、听八卦并且回来在饭桌上分享的习惯,每天说一些县里各地的琐事,倒也热闹。
白天没有电视,广播台也不多,冬天也不方便出去,顾晓霞说的这些事情成了大家冬日里为数不多的乐趣。
“现在还有口里过来收玉石的,”顾晓霞今天说的一条消息就让李龙关注了,“兰州湾中学的一个老师说的,他们学校的一个学生家里存的一块二十多公斤的碧玉,让口里过来的一个商人一千多块钱收走了。
把他们学校其他学生羡慕的,有些学生还私下里约着等开春了抽空去玛河里捡玉呢。”
“嘿,那咱院子里的那些玉石,可就值钱了。”李青侠笑着说道。
“嗯,是的。”顾晓霞说道,“听说今年下半年玉石涨价了。”
家里存着许多玉石,不光有碧玉,还有和田玉,这一点顾晓霞是知道的。
“那咱院子是不是容易招贼啊?”杨大姐提醒了一句,“这里面放着那么多好东西……”
“也对,平时人都不在。”李青侠也有些担心。
“不怕,”李龙摇摇头,“斜对过就是派出所,现在可不是八三年以前,哪怕那些小混子过来也得考虑考虑。咱院子里有狗,稍微有点动静,小黑就会叫,一叫就能把贼娃子吓跑。”
“也是。”李青侠想想也对。
“过几天我进山看看,哈里木他们那边要有狗娃子的话,我再弄几条回来,到时这院子里、收购站院子里都放一些。”
“行行行,那狗凶,能镇得住。”李青侠对这个很满意。专门招人有点划不来,有狗相对而言比较保险一些。
“那狗多了,会不会打架?”杨大姐有些担心。
“拴着就行了,不让满院子跑,就不会出事。”李青侠说,“拴着的狗还凶,有动静就叫。”
“嗯,家里也不缺吃的,能喂得起。”顾晓霞说道,“时不时的家里没人,多几条狗也好。”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李龙想着这两天就抽空进山一趟,也该看看哈里木他们去了。
他们有了拖拉机,加上在县里有了院子,会经常下来,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物资是不缺的,不像以前。
不过李龙想着既然进山,就给他们买一些东西带过去,这是礼节。
下午李龙去百货大楼和市场里转了转,买了一些生活物资,原本李龙还想着要不要给买台小的能装电池的电视,结果看了一圈发现还没有。
想想就算买了,哈里木他们所在的山里恐怕也没电视信号,别折腾了。
皮芽子、洋芋是必须要买的,这玩意儿市场菜店里竟然还有货,挺不错。
大白菜也买一些,山里冬天补充维生素光靠砖茶可不行。
李龙算是大客户,菜店老板就挺高兴——眼下可以不用票供应了,虽然贵了一些,但李龙掏爽快,老板也热情,帮着李龙把菜装麻袋放车里。
这些东西放好之后李龙就回到了大院子。白菜不怎么怕冻,皮芽子也是,洋芋不行,李龙干脆把这些菜都搬到厨房里,想着等明天走的时候再搬上车。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把那些菜搬上车,然后开着就往山里而去。
虽然下了几回雪,但过了清水河村,李龙发现进山的路都被压出来了,有拖拉机的印子,也有汽车的印子。
时不时的还能看到人走的脚印。
虽然不像外面的路压的那么平,但有车辙印,往里开就方便了许多。
一直开到哈里木他们的冬窝子,李龙远远就看到了冬窝子冒起的淡黑色烟柱子,偶尔飘摇着。
冬窝子前草场已经被厚雪盖着,草都被压着了。
围绕着水池子和往下流淌着水的两边,有大片的牛羊蹄印子,应该是牛羊出来喝水的。
听到汽车声响,冬窝子门口的狗立刻就窜了出来叫着,等车子到跟前的时候,哈里木已经从冬窝子里走了出来。
看到是李龙的车,他脸上露出笑容,冲着狗打了声口哨,狗跑回到冬窝子门口,转身继续对着车叫着,一直到李龙下车,狗才停下叫声——显然是认出了李龙。
打完招呼,李龙带着哈里木往下搬东西,哈里木的妻子也从冬窝子里出来,一起帮忙。
等把东西搬完,进了冬窝子,感觉这里冷清不少。
毕竟原来来的时候一家人热热闹闹,现在就剩下夫妻两个,不一样。
木炕上的收音机响着,里面放着哈萨克音乐,弹唱的那种。
李龙脱鞋上了木炕,问起现在的情况。
李龙原本只是礼节性的问问,毕竟眼下部落牧民的生活好了许多。进出山的路通着,有拖拉机,需要生活物资的话,开着拖拉机出去买就是了。
虽然冬天发动拖拉机会比较麻烦,但也只是麻烦而已,也不是发动不着。
现在牧民手里的牛羊比以前值钱一些,冬天转场回来带回来的那些物资,李龙也给他们返了不少的现金。
所以买东西花钱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有些人看着我家和玉山江家在县里有了院子,他们也想着呢。”哈里木说道,“他们也想让家里的娃娃到县里去上学。”
以前李龙只关注着哈里木和玉山江两家的孩子,毕竟和这两家的关系最近。
其他牧民家里也是有孩子的,有些愿意让孩子去牧业队那里上学,有些则希望孩子留在冬窝子里给家里帮忙放羊。
虽然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了,但是牧民在山里放牧,想要让牧民的孩子参加义务教育,有点难。
别说这个时候,就算是到二十一世纪,有些牧民还不太愿意让孩子去上学呢。
另外九年义务教育分“五四”制和“六三”制,李龙隐约记得后世有人就具体自己上的哪一学制跟别人吵,而且有人吵得不可开交。
他就想笑。
勺子吗?国家制的是两种学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实施,北疆这里是两种学制承袭进行,也就是一开始实施的五四制,后来改成了六三制。
那么七零末和八零年代的人,有可能上六三制也有可能上五四制,有什么好吵的?
还在网吵的人,要么蠢要么坏,要么蹭流量起号的,腆着个大脸在那里说‘我们八零后上过五年制小学,非有人不信,评论区里出来几个给我说一下有没有上过的给我做个证’。
呸。
“那他们是想怎么着?”李龙觉得牧民们有这样的觉悟是好事。
越多的孩子上学,牧民的后代和现代社会融入就越深,生活也会有更大的变化。
四队那边他压根不用担心,谁家孩子到时间不上学,都不用许成军去说,村里的妇女主任就会赶到家里去,把父母给训一顿。
这种事情,四队的家长们明白得很,哪怕就是那几家少数民族家庭也是一样的。
“他们也想在县里买院子,就是怕钱不够。”哈里木说道,“另外就是家里人少的没办法分人出来。转场到山里的时候,夏牧场还必须要留人的。”
李龙想了想说道:
“要不要把玉山江叫起来一起商量一下。”
“好。”哈里木起身说道:“走,去他们家看看。”
玉山江现在是一个人在家,估计过得也不会很好。
李龙车里还有一些留着的物资是要送到他们家的。
果然,当哈里木和李龙两个到玉山江冬窝子跟前的时候,玉山江正在家里啃馕。
“你早饭没有吃?”哈里木问道。
“一个人嘛,凑合一下。”玉山江上有点尴尬。
“走走走,到我们家里去。”哈里木拽着他,“中午在我们家里吃。”
“不行不行,我的牛羊咋办呢?昨天晚上有狼过来了,我怕呆会儿我走了,狼群过来就麻烦了。”玉山江急忙摇头,“那些狼贼得很!”
狼贼不贼不知道,李龙知道玉山江是怕尴尬,脸上挂不住。
“那就在这里做饭吧。”李龙说道,“我带了一些菜过来,今天给你们炒个菜?”
“行啊。”哈里木和玉山江都赞同。李龙炒菜的本事他们知道呢,不说非常符合哈萨克口味吧,至少吃着挺香。
做饭的时候,三个人就一起商量了一下关于部落里其他想让孩子上学的人的情况。
“我觉得玉山江你抽空统计一下,把数量确定下来,最好是能确定有几个家里能抽出来人的。这样的话,我帮着把院子买好,住下来就好。”
“其实还有个办法,”玉山江想着说道,“住到我们院子里,反正那里地方大,能住的屋子也多。我家那口子也能做饭……”
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李龙觉得不太妥当:
“不太好。孩子们怎么管呢?还是要他们自己家里人管吧。别人管,管严了,孩子回去给父母说了,会产生误会。管松了,孩子要不学好,更麻烦。”
这个度不好把握。
玉山江点点头,的确如此。
“先统计,统计完再说。如果有几家能出人出来一起管的话,也行呢。”哈里木说道,“不是一家人管,好几家一起管,可能会好一些。当然买院子的话,买得近一些比较好。”
这事就先这么定了下来。
吃饭的时候李龙就提出了狗的事情。
“狗嘛,有呢。我记得别克家里的狗秋天下的狗娃子,现在有四条?”玉山江想了想说,“半大的狗娃子,拿回去训一段时间差不多就可以了。”
李龙想想也行呢,两三个月的狗娃子,冬天的生命力会强一些,养在院子里,等过了这个冬天,就能用了。
吃过中午饭,李龙开车回去,半路上让孟海给拦住了。
“我听有人说有嘎斯车进山去了,我猜就是你。”孟海站在路边,等李龙下车后笑着说道,“正好有事和你商量呢,走走走,去我家坐坐。”
李龙也没推辞,时间还早,坐坐喝个茶也不错,当中午休息了。
到了孟海家里,明显感觉这里比冬窝子要舒服一些。想来这应该也是那些牧民们想要在县里搞个院子的原因吧。
虽然冬窝子住着是传统,但如果有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可能不愿意的。
都已经迈出了破除传统的好几步,再多走几步也没啥嘛。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17_17771/1110990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