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文娱:光辉岁月 > 第993章 金属和摇滚

第993章 金属和摇滚


海龟先生之后上场的便是国内音乐节很少能正式登台的大风乐队,这次因为当地这边有关部门的给力,还有现在滚石水涨船高的声势,再加上大风乐队选歌的克制,才让他们如愿登上了音乐节的舞台。

    虽然重金属更小众,但架不住铁粉多,粘性又强。所以这么些年来,大风乐队的乐迷数量没有增长多少,但也没见减少。今天这块场地里面,至少千人是冲着他们大风乐队来的。

    相比起其他乐队演出的时候,现在大风乐队台下簇拥的乐迷明显少了很多,但边浪他们这一波头部的大佬,却是雷打不动的站在了台下,包括刘遥和郭思楚的那些朋友们,也都无一例外的跟着站在台下。

    经过了欧洲这一圈的打磨,现在大风乐队的现场也是越来越稳了。

    第一首歌的间奏就开始甩头带着乐迷们玩了起来,第一首歌唱完后,大风还和乐迷们约法三章:“不准玩死墙、不准打王八拳、不准耍流氓!”

    付一然就很好奇的问起来边浪关于金属的问题:“不都是摇滚么,为什么我感觉这些乐迷是想要把金属给独立出来?”

    这题边浪可太清楚了:“就是很多接触了金属乐一段时间却又不是特别长,对金属乐有了一定理解却又不是特别深入的乐迷群体中,这类朋友极易产生这种情绪。反倒是很多听多了老乐迷,他们才不会想这种问题呢……

    我觉得我国乐迷特别是小众乐迷,是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了,摇滚乐一词所涵盖的内容和意义及其承载的文化,是一成不变、孤立静止的吗?”

    这问题很明显不是付一然能回答的,但是面对能提出这个问题的边浪,他打心底里感到佩服:“活该你能跳出华夏摇滚这个圈子,能玩到世界级……”

    “既然是影帝的吹捧,那我就不客气的收下咯!”说完这话,边浪就自己在心里琢磨了起来。

    摇滚乐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诞生,经历了六十年代经典摇滚乐时代的大发展,以及七十至九十年代各种流派与子流派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词汇的体量时至今日依旧在不断扩大。

    只要摇滚乐未从人类文明中彻底消亡,变成人类的集体回忆,边浪觉得它就不会被盖棺定论。其实都不需要用多长的时间线和海量的作品去验证,原地球华夏还能出新歌的那些老摇滚人单拎出来看一下他们以前的作品和现在的区别,就能验证这句话的真伪。

    如果我们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关于什么是摇滚乐这一问题的讨论,就会变得非常狭隘,甚至会产生猫王和披头士不是摇滚乐的错觉和谬误,这其实是将摇滚乐当做了某种仅存在于某个特定场景中的音乐风格而已。

    事实上,但凡脑子清醒的乐迷都应该清楚,摇滚乐经历了多少代音乐人的探索,它所承载的内容早已不仅仅是音乐风格,而是一场延续半个多世纪,并且如今依旧在变化发展的人类文化。

    此时如果将音乐类比为电影,将摇滚乐类比为科幻片,便更加直观了。

    科幻电影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定义?答案是否定的。

    从法国导演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到如今横扫全球大银幕的漫威电影宇宙,科幻电影就像一栋被人们用一砖一瓦慢慢搭建起来的摩天大厦,并且如今依旧没有搭完。

    然而,无论科幻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少种流派,无论是《异形》那类深空惊悚片还是《冲出宁静号》那种太空西部片,无论这些流派有多么另类独特小众,我们始终知道它们还是科幻电影,因为我们清楚科幻电影不是某种电影甚或某部电影,它是一场关于电影的类型文化及其现象的集合体。

    将金属乐类比为深空惊悚片,因为金属党大多都喜欢《异形》之父H.  R.  Gige,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当人类文化细分到流派这一层级时,相关文化受众会用一种更严格、更具体、更细致的眼光去定义和审视文化本身。

    我们会觉得深空惊悚片首先必须满足深空这个定义,然后无论是利用外星生命、阴暗人性,抑或不可名状的类克苏鲁存在,去达到惊悚效果。

    但实际上,不仅关于音乐和电影,所有人类文化的亚类型都具有这种在视野上越走越窄的现象。

    因此,问题的症结在于:人类某一文化的母体为了自身发展而原生的多元主义属性,与其类型文化或亚类型文化总是具有原教旨主义倾向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音乐上尤为突出,究其根源,音乐主要依靠听觉的性质,使其不像电影一样直观可视罢了。所以,对根源性理解不深入的金属乐迷产生如题所述的想法,是可以被谅解的。

    事实上,考察金属乐并从最宏观的角度将其分为重金属和极端金属两大阵营时,会发现重金属根源于六十年代经典摇滚乐,在剔除布鲁斯成分并改良乐器配置、音色与技法后,形成了独立流派。

    重金属其实是七十年代以后的所有摇滚乐流派中,与六十年代母体的血缘关系最亲近,对传统的坚持最执着的类型。

    反观朋克乐以及后来的独立另类大系,带来的却是更加颠覆根源性的革命,因为它们在六十年代有一个主要的共同母体车库摇滚,其本身就是那个经典时期里最脱离传统根源的流派。

    至于极端金属,它在总体上就是重金属与硬核朋克的融合产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脱离摇滚乐的宏观框架。

    如果金属乐能够脱离摇滚乐独立存在,那么所有试图改革甚至颠覆六十年代经典摇滚乐传统的流派,就更加可以宣称独立了。金属乐只不过是在发展过程中听感越来越重,那些听感越来越轻的独立小清新只是走了相反的道路罢了。

    他们对六十年代经典摇滚乐传统的坚持远远不及金属乐,这也同时解释了诸如石人这些被纳入金属乐却更贴近传统的流派,反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后才开始大行其道的原因。

    摇滚乐从原初的特定风格,发展为如今的文化现象集合,它的体量已然变得更宏大,所能承载的内容更广阔了。

    但如果较真一点来看,以纯学术的角度来分析,这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早在90年代初,国外的一些传媒学者就开始意识到,像Metallica、Slayer、Megadeth这样的极端化的金属乐之所以能够频繁冲上流行音乐榜单,恐怕意味着摇滚乐的精神内核正发生某种十分深刻的变化。

    他们借用乐迷的用语,称之为“true  rock  experience”。

    极端金属乐为摇滚乐引入了新的审美范式,当时所有的乐迷无论喜不喜欢这种吵闹阴暗的音乐,都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儿就是TMD更牛逼。

    但这种“true  rock  experience”的牛逼感是怎么来的呢?乐迷们从thrash、sleaze、death等金属流派中获得的“真摇滚体验”与早期那种人们在听到摇滚乐时自然而然被诱发出来的精神愉悦有着本质不同。

    这些音乐往往与具有天启意味的超现实画面相关联,主题则是对某些未知事物的高度抽象化的表达。这些未知事物可以是死亡、极端却又空泛的精神痛苦、杀戮、异教体验以及其他难以在现实中体验到的或不洁或阴暗的欲望和感受。

    这让金属乐在“叙事化”的基础上具有了“矫情化”的倾向。这种“矫情化”体现为乐队成员将他们自己视作审美对象,借助音乐和媒体营造一系列传记体式的故事,并为这个故事赋予某种超现实的人格内涵,且这一人格内涵往往是反传统的、反道德的、污秽的。

    正因为金属乐提供了一套值得探索的能够用来刻画未知概念的叙事手段,且这一手段具有大众流行的潜力,因而使得这种以超现实的人格内涵为审美对象的艺术活动成为了可能。

    在这样一种矫情化潮流里,反矫情化是唯一的出路。超现实人格的“真实感”成了衡量艺术活动的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也就是说,谁在音乐和媒体中建构的人格越“真实”,越不让人觉得矫情,谁就越牛逼、越硬核。这和流行娱乐圈内对偶像的审美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娱乐圈内,为艺人虚构的是一个具体的有现实依据的人格。

    而部分金属乐手,则试图把自己的人格打造成一种超越现实存在的符号。因此,娱乐偶像的“真实感”仅仅意味着做到了现实中的人们会做到的事。但金属乐手的“真实感”则意味着他能够按照他虚构的人格的内涵去做出现实中人们几乎从来不会去做的行动。

    因此,像  poison这样的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上身体力行的无非是打P、XD的乐队开始被硬核乐迷抛弃。true  metal的概念替代了  true  rock,不少乐队成员尝试去实践残害行为或撒旦信仰,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虚构的人格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更高的审美价值。

    尽管这种审美价值并不为主流接受,甚至在金属乐圈子内也没有为多数乐迷接受,但这一点的确起到了某种引领性的作用。

    但其实也有另一股反矫情化的潮流,而这股潮流延续到今日恐怕才是最广泛的金属乐审美主流。那就是仅仅将金属乐作为一种工具,借用它善于叙事化地表达抽象概念的特点,去表达那些神秘、浪漫、瑰丽、超自然的未知意象,获得纯粹的想象力的愉悦,而不关注任何隐藏在创作过程中的人格形象。

    于是,90年代末主流金属乐在经过新金属之后就进入了题材上的想象力大爆炸。几乎所有幻想性的亚文化题材都能迅速地和金属乐结合到了一起,以至于某个以P开头的做“魔幻主义题材”的历史策略游戏的瑞典公司都在用金属乐作游戏配乐。

    我们不谈音乐在技艺和创作模式上传承,单说音乐在审美范式上的演进,金属乐可谓一次对摇滚乐审美空间的巨大拓展。

    当绝大多数摇滚乐都在关注现代生活中人的精神状态时,金属乐把它的乐迷引入了超现实的想象空间,靠着吉他音墙塑造的密闭感和强烈唤醒,带他们去沉浸地体验死亡、杀戮、异教、民俗、宇宙、天启、魔法、废土、神话、历史等等超越了日常生活的概念。

    这些体验与主流的摇滚乐相差实在太多。听多了你不得不把二者分开来看。而当我们想听软一点的东西的时候也不会去考虑一般意义上的“摇滚”,而是去听工业电子、暗潮仙音、新古典、厄运民谣等等和金属乐一样容易让我们离开现实的音乐类型。

    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说,金属还真的就和摇滚不是一个味。

    但是这对普通华夏乐迷来说并不重要,在华夏乐迷的心中,释放和宣泄才是影藏在他们表象中,驱动着他们喜欢摇滚乐的内在动力。

    就像是这会的影帝,前面还在问着问题说闹不明白,这会已经在跟着一起甩头了。停下来的时候他还对边浪喊话:“这个真应该拍一部纪录片,拿去冲奖是有希望的!”

    这话边浪可就不会苟同了:“欧洲三大只想看到我们的落后与野蛮,这样高贵的他们才能对我们进行审判和救赎……摇滚本来就是他们玩出来的东西,现在我们玩明白了还要去给他们讲故事,这个题材从根上就不符合他们口味。”

    付一然一听这个,下一段金属鼓来的时候他也不跟着甩了,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边浪道:“不是,边浪就你这清醒的认识,不去当导演简直浪费啊……”

    边浪就是不以为然的笑笑,但凡是看过一两本起点文娱文的,谁还不知道评委们的政治正确是这么一回事?

    “我去当导演才是浪费呢,不过我倒是有个摇滚题材的电影,年后要在国外开机了,你要感情兴趣可以和骆驼联系,去现场给我们指导指导……”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15_15852/1144656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