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人才紧缺,重启举荐制
每月初一为朔,新月。
月逢十五为望,满月。
贞观四年农历三月望日,正值阳历清明。
江南、河南、河北等地早稻已作田下稻种。
自七天前接到长安电报询问迫击炮一事,李泰和张望合计一番,将工匠分为三个班次没日没夜赶制迫击炮。
迫击炮的产量不在于人手多寡,六道工序仅需十五人。
技艺在身的工匠只需四人,其他多为体力活,随意一名炼铁厂工人皆可胜任。
关键在于机械设备紧缺,如空气锤冲压炮弹,车床精修加工。
如今迫击炮的生产已初具流水线作业,合理错开机械使用时段,每天十二个时辰可制造10至12架迫击炮,60几枚空炮弹。
今日一早李泰命人电告长安,126架迫击炮和620枚空炮弹已制造完毕。
比苏尘预计的九天提前了两天,且无需秦王府现有的37架迫击炮,还多出二十几架。
如此一来,便不会占用李恪前往伊州的行程,按照原计划,李恪当于今日出发前往伊州。
由于迫击炮数量不够,因此延迟了行程。
御书房。
今日无早朝,李世民与六位近臣探讨两个月后春季科举一事。
今年春闱科举考三场,明经、明算、进士三科。
考题已出,就在李世民面前案台上。
进士最难,明经主要考贴经解经,死记硬背总归还有一点希望,进士科主考诗赋和策论。
接到炼铁厂发来的电报,即刻做出安排,“速命李君羡前来听令!”
“喏~!”老李躬身应‘喏’,正要迈步离去时,忽然顿了顿,“启禀陛下,李统领近来有要务在身,因此……”
李世民微微点头,似乎已经忘了李君羡被苏尘调去,配合孙思邈提炼雷汞。
思索片刻,李世民提笔写下一封简短圣谕,下笔的同时吩咐道:“先去将那小子接来宫中,再派人驾车前往秦王府传谕二位军长!”
“喏~!”老李躬身接过圣谕。
李世民在口谕中命令李恪和薛仁贵,一人前往炼铁厂运回迫击炮,另一人提取火药。
苏尘要求炮弹必须在秦王府,由炮兵装填火药。
第一师第二旅三千火箭军出发已有六天,训练结束的两百炮兵也于三天前启程。
安排好要紧之事李世民看向书房三人,正欲开口又止,“三位爱卿,方才所议何事?”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近日气温有所回升,依臣看来不致误了今岁春耕时机!”
李世民点点头微笑道,“玄龄所言不差,朕亦有同感!”
“陛下,臣有要事相奏,事关朝廷用人,刻不容缓!”
君臣七人氛围清闲,各抒己见商谈着军国大事,长孙无忌的话语顿时令御书房和谐的气场,多了一丝严肃。
“辅机,何事如此紧要尽管奏来!”李世民抬眼看向长孙无忌,目光如炬。
隐隐猜测与近日各部主事官,不断告急有关。
“启奏陛下!依据吏部统计,自去年年初各部运转骤然加速,六部及各司曹调拨官员频繁,新增职缺历年常例!”
“如今司曹公文已初显积压,常此以往恐政令难行,非官吏懈怠,实乃人手奇缺!”
“一人身兼数职者,亦不在少数!”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房玄龄几人出声附言。
李世民默默点头,自去年起,皇宫没有再打造一件金银器,工部的工匠几乎被苏尘挖光了!
从最初的玻璃作坊至炼铁厂,将作监几近人去楼空,如今只剩下金银器匠人在制作铜线。
陶瓷、纺织、冶炼、漆作、木匠等等,各行业工匠都成了外放官。
就连织染署也不能幸免,只有御史台的官员不曾被苏尘使唤。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陛下!贞观二年春秋两场科举取士二十人,去岁二十六人,与官吏外流相较实为杯水车薪。”
当下科举录取率极低,若无出众之才即使进士榜前三者,短时间内无法入朝为官。
李世民双手捧起水杯,拇指摩挲着杯口,深邃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而后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启复举荐制?”
在场六人虽算不得世家之流,但无一例外皆为士族。
往上数三代,皆有族人入朝为官。
贞观二年初,苏尘尚未进入李世民等人视线之前,为了杜绝世家门阀人才垄断输出,李世民禁绝了官员举才制度。
按照前隋以及武德年间旧例,五品以上官员,岁举一人。
李世民放下手中不见热气上升的水杯,身体后靠,眼神中有一丝复杂之色。
心知长孙无忌等人心思,且断定不存私心。
但此例再开,恐难再次杜绝,如若不然大有朝令夕改之嫌。
十几分钟的沉默,李世民瞥了一手腕上的手表,无声轻叹:
“公等可知,当初朕力排众议推行科举,正是为了打破门阀垄断,广开寒门进仕之阶,使天下有才之士尽入朕彀中,此乃国本!”
“如今……朕要开倒车,复行易生党同伐异,门荫复炽之制?”
房玄龄等人噤若寒蝉,无人敢应答,默默低着头,如坐针毡!
片刻过后,魏征起身向李世民深揖一礼,“陛下,臣有话说!”
李世民伸手虚礼,面色平淡开口,“玄成请讲!”
魏征直起身再次对李世民拱手一礼,声间光亮目光炯炯有神,“臣启陛下!今时不同往日,且放眼历代五百年,哪个王朝能与我朝现今光景相媲美?”
“粮食、物产、医疗、交通、民资、军械,乃至日渐完善的全民识字!”
“陛下收服朔方,派出十二位各部属官,伊吾归唐派遣三十位六部官员!”
“假以时日……东突厥尽归唐土,为使统一施政官员从何而来?”
魏征话语稍顿与李世民对视几息。
李世民嘴角扯起一丝笑容,抬手示意魏征继续往下说。
“恳请陛下新时施新政,令京官五品以上以及各州刺史都督,各举所知,唯才是举,不限门弟!”
“所举之人经吏部铨选、陛下亲试,合格者授以实缺,以充各部急务!”
魏征说完作揖一礼,等待李世民做出回应。
“臣等附议!”众人纷纷起身出列,躬身拜道。
“陛下,科举取士乃万世良法,如涓涓细流,而如今朝廷用人却如江河决口,亟等堵漏!”
“举荐之法虽有弊端,然其选人迅捷!”
“所举之人多为地方或部衙历练多年,熟悉庶务之干才,稍加考校便可赴任,以解各部缺员之困!”房玄龄语气轻缓向李世民剖析科举与举荐制利弊。
官员举荐他人入朝为官,并非简单安排同族或是有利益关系的白身,多数是将京外品衔较低的外官推举入朝。
此时苏尘默默无声来到御书房,走到书房门口时,正好听到魏征的最后一段发言。
老李亲自将他接来皇宫,而后另行安排内侍驾车前往秦王府。
李世民视线被挡,没能觉察苏尘的到来。
思量几许,李世民心中已经没有太多排斥举荐制,“诸位且归坐,此事明日早朝再议!”
“谢陛下,陛下圣明!”
房玄龄等人道谢归坐,长孙无忌第一个发现众人身后的苏尘。
“各位早啊!”苏尘满面笑容挥手向众人打招呼。
(https://www.02ssw.cc/15_15845/238956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