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系统】主角 > 第1101章 又见平遥

第1101章 又见平遥


日升昌票号苏醒他们逛的最后一处景点,李姐带大家逛完、讲解完后,今天的行程就结束了。

一行人出了景点,重新坐上了观光车。

《又见平遥》的演出地点在古城的上西门外,为了方便看演出,苏醒等人就让司机、李姐将他们送到西城门附近。

李姐又试图跟这几个年轻人聊几句,想活跃气氛,可大家依旧不太想搭理她。

在快到西门的时候,李姐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她的目的,“那个……大家今天玩得挺开心吧?能不能在平台上给个好评?”

苏醒他们是在网上购的票,好评还是很重要的。

几个学神闻言,都不由诧异地看向了李姐,他们不理解,她是怎么好意思提出这种要求的??

孙鹏飞笑了起来,“李姐,你真觉得我们玩得很开心?”

李姐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这……是我哪里讲解的不到位吗?”

孙鹏飞说:“你讲得还行,在进入那个票号体验店前,我们都还算满意。”

“呃……”李姐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尴尬的神色,她努力找补道:“那其实也是个票号,是个景点,包含在咱们的行程里的……”

程秀宁马上举起手机,点开相机,对准李姐,“你确定吗?”

李姐赶紧抬手挡镜头,“干啥呀?你们不用这样吧……”

一个男生说:“我们只是包车、请你当讲解员,可不是报的购物旅游团,还有强制进店一说?”

李姐:“……”

对着程秀宁的镜头,她不敢再嘴硬那是个正经景点了。

张彩凤这时说:“在那个什么体验店,我们可没听到什么有用的讲解,还差点儿被骗钱。”

李姐道:“话不能这么说吧,那些就是正常的旅游纪念品,也没多少钱,再说你们不也没买吗?”

苏醒淡淡开口,“耽误了我们那么久的时间,你怎么不说?”

程秀宁道:“就是!我们时间宝贵得很哦!”

李姐:“……”

苏醒又道:“景区当然可以卖旅游纪念品,游客可以凭感觉凭心情自愿购买,但我们可不接受你们这样的洗脑购物行为。”

李姐没敢再吭声了。

司机也一直在装聋作哑,一声不吭地开着车。

虽然错处主要在李姐和那个体验店,但他这个司机,也是按照李姐的示意,将他们带去那个体验店的,他也并不无辜。

观光车终于到了西门的停车点。

苏醒等一行人下了车。

李姐眼瞅着他们离开,没再提要好评的事了。

《又见平遥》的演出是下午两点,现在已经快一点了。

几个学生怕时间不够,就随便选了附近的一家小店,点了一些简单的吃食,填饱了肚子。

吃完午饭,他们赶紧前往演出场地。

《又见平遥》演出是大型情景体验剧,也是“又见系列演出项目”在北方地区的首个项目。

项目于2011年3月开始筹划,2013年2月正式公演,距今不过两年多的时间。

现在来看这个情景剧的游客还没有几年后那么多,不用提前太久排队。

苏醒想起前世她刷的关于《又见平遥》的视频,那时来看这个演出的游客可真是人挨人、人挤人,挪个脚步都费劲儿,特别夸张。

一场演出九十分钟,正常是一天两场,旺季的时候一天要加演三场表演,即一天五场演出。

苏醒曾在网上看到网友们对这个情景剧的评价很高,她此刻对演出也挺期待的。

他们到了场馆的等候区,许多游客已经在此等待了。

游客虽然没有苏醒前世在视频里见到的那么多,但也不少。

不久之后,演出要开始了。

苏醒和同学们,随着人流往前走去。

没等看清剧场全貌,身着蓝布衫的工作人员已递来印着“同兴公镖局”字样的纸片,轻声道:“跟着光走就好”。

这场“行走的演出”,从入场就藏着玄机。

过幽暗的甬道,眼前忽然亮堂起来。清末的平遥街巷在灯光里铺展开,灰砖墙上挂着褪色的幌子,酒肆的幌子随风轻晃,空气中似乎飘着陈醋与尘土的味道。

“赵家要选镖师了——!”

一声吆喝划破寂静,身着短打、腰束宽带的汉子们陆续聚拢,赤手空拳比划着拳脚,筋骨间的刚劲看得人攥紧了手心。

赵东家站在高台上,声音沉得像城墙上的砖:“232人,保王家一脉,生死不论。”话音落时,有人将写着名字的木牌插进沙盘,密密麻麻的木牌,像一片即将赴死的森林……

苏醒在网上了解过《又见平遥》的剧情:讲述的是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散尽家产,远赴沙俄保回票号王掌柜的唯一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一同前往,最终赵东家与镖师全部客死他乡,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的故事。

此刻,她进入演出现场,仿佛真的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

跟着人流转进镖局后院,烛火摇曳中,镖师们正与家人告别。

穿碎花袄的妇人给丈夫缝补袖口,红着眼眶往他怀里塞油纸包。

少年郎摸着父亲的镖囊,低声说:“我等您回来”。

忽然有人唱起平遥民歌,调子苍凉,混着烛火噼啪的声响,一些游客的眼泪都不知不觉落了下来。

这里没有舞台的边界,大家站在石阶旁,仿佛真的成了围观的街坊,看着一群普通人走向注定的悲剧。

游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跟着人流拐进赵家大院,烛火正映着满院的绸缎。

“姑娘们,帮赵家挑块布料做嫁衣吧!”

身着旗装的妇人端着托盘走来,托盘里叠着青、红、蓝三色绸缎。

苏醒的指尖抚过大红绸缎上的暗纹,妇人立刻笑道:“姑娘眼光好!这是潞绸,当年专贡宫里的。”

旁边的游客阿姨选了宝蓝色,妇人便顺势说:“这色配银饰最好,平遥银楼的手艺可是一绝。”

说话间,已将布料塞进我们手里,仿佛真的在为即将远行的镖师家眷筹备嫁妆。

镖师们正给家人递“平安符。

一位络腮胡的镖师走到张彩凤面前,将一张写着“顺遂”的木牌塞进她手里。

“姑娘,帮我收着这符,等我们回来取。”

他眼里的恳切太过真实,张彩凤下意识攥紧木牌,竟忘了回应。

一个老奶奶红着眼眶给镖师儿子送上行囊,转身时悄悄抹了泪……

此刻的共情,比任何台词都更戳心。

“血脉传承”的场景,昏暗的空间里,数十名女子盘坐在蒲团上,轻声讲述着生育的故事,光影在她们脸上流转,从少女的羞涩到母亲的坚韧,那些细碎的呢喃渐渐汇成洪流——正是这生生不息的烟火气,让232条人命的牺牲有了沉甸甸的意义。

不远处的窑洞里,婴儿的啼哭突然响起,刺破了沉重,也点亮了整个空间……

末了走进宽阔的厅堂,百张八仙桌摆满了平遥牛肉与黄酒,演员们端着酒杯穿行其间,笑着招呼“吃点喝点”。

有人唱起《走西口》,歌声里没有悲戚,反倒满是释然。

此时大家才惊觉,一个半小时的行走里,竟忘了自己是观众,那些尘土、烛火、歌声,早已将三百年前的故事,揉进了呼吸里……

走出剧场时,夕阳已将剧场的轮廓晕染成了暖黄色,城墙的剪影在阳光下沉默。

苏醒想起那些插进沙盘的木牌,忽然懂了这场演出的深意——它从不是要讲一个英雄传奇,而是让每个观者都能触摸到普通人的风骨,在烟火与生死里,读懂平遥的魂。

---

PS:在抖音放了《又见平遥》的演出片段。


  (https://www.02ssw.cc/153_153480/1898868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