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草根书记 > 第四百二十二章 正确的决定

第四百二十二章 正确的决定


黄河亲自登门拜访韩景的事情,不径而走,原先门庭冷落的情景,随着黄河的拜访而变成了门庭若市。

这样的反转的确让人有点吃惊,要知道黄河只不过是二把手,他上面还有一把手阮云南,这样的变化会让阮云南怎么想?

韩景被阮云南叫到自己办公室‘受训’的事情几乎是深港市委市政府不公开的秘密,这才几天时间,黄河就亲自上门拜访了,这不是明显拉拢韩景对抗一把手吗?

要知道韩景是组织部长,其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掌握着全市的大小官员头上的乌纱帽,虽然说市委书记管理人事,但是,具体的事情还是组织部长说了算,就是上常委会,市委书记要是没有绝对的把握,在人事上也是无可奈何的。

韩景到底会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又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一二把手呢?

韩景当然知道,无论是阮云南的压制,还是黄河的拉拢,两人的出发点都是见不得人的,都是为了自己阵营的利益,尤其是市长黄河,他的动机不纯,就是想拿着韩景当枪使,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样的复杂境况下,怎么样做才是最好正确的选择?韩景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是一场权力的博弈,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他决定先稳住局面,不急于表态。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上,还是国家,不能做到独立自主,那就要受制于人的,依附别人不是上策,也是靠不住的,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韩景依旧按部就班地处理组织部门的事务,对待阮云南和黄河都保持着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在对干部考察、审核,讨论干部任免的关键议题时,韩景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依据干部的实际能力和业绩客观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他的中立态度让阮云南和黄河都摸不透他的心思。

私下里,黄河再次找到韩景,暗示只要他站在自己这边,未来必有好处。

韩景微笑着回应:“黄市长!你这是在帮我,还是。。。。。。?我要是站在你的阵营,我就阮书记的主要目标,我还有好日子过吗?所以说,我现在只能站在公平、公正这边。我也是有苦说不出,望黄市长理解,咱们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你说是吧!?”

韩景模棱两可的态度让黄河感觉到很郁闷,但又无可奈何,人家识破了自己的意图,没有直接说出来就算好了。

而阮云南也派人试探韩景,韩景同样以模棱两可的,原则性的话语回应了。

韩景这样的态度,让许多人感觉到意外的,要知道深港的政局主要是阮云南和黄河两个阵营之间竞争,别的都是无足轻重,很少有人站在中立位置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可能站在中间。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出现了第三个阵营,虽然还没有形成气候,但是,也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韩景这样的态度也让阮云南和黄河意识到,这个新来的组织部长不会轻易成为他们的棋子,这场权力的角逐似乎有了新的变数。

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这样的道理,谁都知道,韩景就更不用说了,他当然是知道其中的内在含义。  许多人也为韩景担心,要知道阮云南和黄河两个阵营,一旦暂时的联合起来,那能有韩景的好日子过吗?

别人想到的事情,韩景当然会想到的,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韩景也会想出来的,再说了,对权谋的运用,韩景可以做阮云南和黄河两人的老师了。他们两个人只不过是个小学生水平,想在韩景面前玩权术,还差远了。

韩景知道阮云南和黄河两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加入而暂时联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还是个不值得他们联合对抗的对手,在者,他们利益点也是不一样的。

暂时的联盟也是需要胸襟格局的,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韩景的考虑还是非常正确的,阮云南和黄河两人的确都是胸襟格局打不开的人,说白了,就是有些自大狂妄的,两方阵营势力一直都是不相上下。

韩景的到来或许会打破他们双方阵营之间的平衡状态,所以说,在这方面来讲,对韩景的到来双方都是非常重视的。

阮云南以为自己才是深港市的老大,韩景只不过是个‘外来户’,自己怎么可能向其低头示好呢?要是向韩景示好,那岂不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黄河的想法和阮云南却是相反的,他认为自己亲自俯下身,亲自登门拜访,韩景肯定是感动不已,只要能把韩景拉拢过来,自己阵营就能更上一层楼。可没想到韩景并不领情,给出了模棱两可的态度,根本就不是他原先想的那回事,这让他心里多少有些恼怒,但又无可奈何。

阮云南和黄河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己原来预计的目的,又不敢舍弃韩景这枚棋子,因为这个棋子十分重要,组织部长的位置在常委会也是比较靠前的,仅仅次于纪委书记的位置,关键是掌握着官员头上的乌纱帽,阮云南和黄河虽然是一二把手,但是,许多事情还得手下人去做。

要是两人都成了光杆司令,谁还会向他们靠拢?最主要的是两个人心胸狭隘,不可能做到联盟的状态,他们要是能有那样的胸襟格局界面,又不至于多少年都原地踏步了。

经过了这几天时间的沙盘模拟推演,韩景不但知道了阮云南和黄河的意图,而且还知道了上面的领导是怎么想的,这可是重要的发现。

深港市是开放试验的第一个地方,承担着许多事情,也寄托了许多人的希望。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不负众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最近几年各方面都缓下来了,虽然是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原因,但是,政治生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深港市虽然是国家政务院直接管理,但是,只不过是形式上,具体的事务还是东江省在管理着,也就是说,深港市就是东江省的一特别区域,在人事变动上,东江省的建议或意见占据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政务院只不过是签字盖章走一走形式。

经过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深港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最主要的是在经济建设方面,这样的变化也是符合人们的初衷,穷则思变,变则变富,也达到预期的目的。

光看到了成就,赞叹也是绝对的主流思想,可以说是瑕不掩掩,在短的时间内是没有人唱反调的,谁又敢挑战战略性改革开放?

时间久了,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经济建设根本就不可能离开政治思想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任何割裂都是错误的,都会受到历史惩罚的。

几十年过去了,深港市的问题开始逐渐的出现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针对性措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也是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这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政治生态方面,深港市主要领导都是由东江省推荐的,国家政务院很少插手具体的事情,毕竟深港市是在东江省,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怎么样管理,东江省是很清楚的,国家只不过是制定出来大方向,以及在大政方针政策制度方面给予了倾斜。

现在经济发展缓下来了,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上面的领导认为根本的原因就是政治思想意识出了问题,尤其是主要领导,深港市的主要领导已经有很久没有大变化了,这样的情况下,会产生许多问题。

主要领导不挪地方,势必要产生拉帮结派,搞小山头,搞政治阵营,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有什么心思去思考经济建设,许多人一门心思都是考虑如何壮大自己的阵营,如何削弱对方的阵营,如何拉帮结派,如何拉拢关键的人为己所用。

政治生态环境不好了,势必影响经济建设环境,所以说,必须要改变当下的状况,要有人把深港的政治局面搅起来,搅得天翻地覆才好,那样的话,带动了东江省政治局面的变化,从而改变政治生态环境,拉动经济建设好起来。

这样的人,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没有一定的政治智慧,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这事情又不可能直接说出来的,得靠自己去揣测,这样的艰巨任务,除了韩景,还真的没有其他的合适人选。

整出来惊天动地的事情,对韩景来讲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以前他就曾多次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力挽狂澜。

此次来到深港,韩景自然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也知道使命背后隐藏的事情。上演一出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这也许就是自己真正的任务,韩景再三考虑决定主动出击,打破这僵持的局面。

在一次五人小组碰头会上,韩景提出了一套全面的干部改革方案,旨在整顿官场风气,选拔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方案一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其他的几个常委上有些措手不及。阮云南和黄河都没想到韩景会来这一手,他们各自阵营的人也没有想到韩景突然会打出来这手牌。

阮云南试图利用自己的身份打压这个方案,他认为这时候提出来这个方案,在时机上还不够成熟。

黄河则在一旁观望,想看看局势发展。

韩景对这样的情况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阐述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的言辞有理有据,让其他的几个常委开始动摇,尤其是黄河阵营的。

五人小组会议,顾名思义就是由五个人组成的,通常就是由常委会前面的五个人组成的,决定人事变动的事情,一把手有一票否决权,不过很少用到,因为那样就是无能的表现,哪一个一把手愿意自己被人看扁了?

这场权力的博弈,因为韩景的主动出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深港的政治生态,会不会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家都是拭目以待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韩景的设想就是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让阮云南和黄河两个阵营之间争斗起来,怎么样才能让双方阵营争斗起来呢?当然是利益的事情。

阮云南和黄河都是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韩景没有到深港市的时候,双方几乎是势均力敌,因此大体上,也是相安无事,虽然是有一些矛盾产生,但是,也是些小矛盾,无伤大雅。

双方阵营平衡状态也是一直这样保持着,韩景决定采取措施打破他们之间的现有的平衡状态,让双方阵营平衡状态失去了平衡,只要失去了平衡,自己就可以做到‘渔翁得利’的事情。

对于任何斗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介入任何一方,韩景接下来打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巧妙地制造一些让阮云南和黄河阵营利益冲突的机会。

他在一次干部推荐中,故意提出一个对两个阵营都有吸引力的重要岗位人选。这个岗位涉及到大量资源调配权,阮云南阵营想安排自己人掌控资源扩大势力,黄河阵营也想借此机会安插亲信。双方很快就围绕这个岗位的人选产生了激烈争执,从私下互相指责,逐渐发展到在常委会上公开争吵。

韩景则在一旁冷静观察,适时抛出一些中立但又能刺激双方的观点。随着矛盾不断升级,两个阵营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争斗也愈发激烈。

而韩景则继续按部就班地推进干部改革方案,同时利用双方的矛盾,慢慢将一些支持改革,又有能力的,能做事情,肯做事情的干部提拔到关键位置,为深港政治生态的大变革悄悄埋下伏笔。


  (https://www.02ssw.cc/11_11385/111105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