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 第1349章 那是嫁妆地,不是朝廷的

第1349章 那是嫁妆地,不是朝廷的


乾清宫,西暖阁。

精神明显不错的朱由检,  盘膝坐在罗汉床上,看着面前坐在锦墩上的内阁、军机处和五府诸臣。

“诸卿,丹吉尔和海峡群岛现在都是大明的领土,  朝廷该怎么处置,诸卿都议一议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礼部尚书来宗道起身道:“陛下,之前商议的不就是设立官厂吗?把干脆就效仿当初三宝太监,从远洋舰队抽调部分人手,让他们留在那里就是。”

李邦华闻言,起身反对道:“不可。”

“陛下,诸位同僚,无论是丹吉尔亦或是海峡群岛,都和当初三宝太监设立官厂的满剌加等地不同。”

“相比满剌加等地,丹吉尔和海选群岛所在的欧罗巴,局势要更加的复杂,距离我大明也更加的遥远,臣以为朝廷不可等闲视之,当遣得力之人,  统和当地军政。”

“除此之外,五府和兵部,以及水师还应抽调兵马,前往驻守,保证航道之安全。”

朱由检对他的说法不置可否,目光又在其他人身上扫过。

孙承宗起身道:“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内阁诸臣纷纷起身,表态支持李邦华的方略。

“周延儒,你的意思呢?”

“臣附议。”

周延儒也起身应道。

见朱由检的目光看向自己这个方向。

孙继浚起身道:“敢问陛下,不知朝廷要抽调多少兵马前往欧罗巴?”

不等朱由检说话,李邦华就开口道:“陛下,臣以为,两地陆上的兵马无需太多,有个三五千人足矣。”

“倒是水师,则需要一支不弱的力量威慑欧罗巴诸国。”

朱由检微微颔首,对李邦华的说法很是赞同。

辽国公孙继浚似是想起了什么,忽的开口道:“陛下,让瓦维斯领兵驻守丹吉尔港和海峡群岛如何?”

“他本就是欧罗巴人,精擅海战,这些年来,兵部对其的考核一直都是称职,其人对朝廷也很是忠谨,他的家人现在也在京城居住。”

孙继浚话音刚落,来宗道就起身反对道:“不可!”

“瓦维斯是欧罗巴人,并非我明人,祖宗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诸位莫要忘了,前唐的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儿。”

“唉,来部堂这话就不对了,安禄山和史思明是西域人不错,但高仙芝可也是高丽人,哥舒翰和李光弼也并非汉人。”

定国公徐希皋听来宗道提起安史之乱,当即起身反驳道。

“定国公此言差矣,高仙芝也好,哥舒翰和李光弼也罢,他们忠诚于唐,并不代表瓦维斯也会终于我大明。”

施鳯来也站了起来。

孙继浚笑道:“那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前唐,也不代表瓦维斯将来也会背叛我大明不是?”

“辽国公,此……”

眼看西暖阁内马上就要上演文武之争,朱由检不得不敲了敲面前的矮几,轻咳一声道:“咳咳,朕先说明白,丹吉尔港也好,海选群岛也罢,那都是皇家的领地。”

他这话一出,暖阁内所有人尽皆一愣。

刑部尚书薛国观立马起身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家岂有领地之说?”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你我君臣还是说点务实的吧。”

“丹吉尔港也好,海峡群岛也罢,前者是敬妃的嫁妆地,后者是太子侧妃的嫁妆地,按照欧罗巴的传统,两地百姓、官员效忠的对象是公主,而非朝廷。”

“两地的收益也是公主独享,等将来公主百年后,是要交给其子女继承的。”

暖阁内的群臣闻言,顿时就明白过来。

来宗道懊丧道:“嫁妆地,嫁妆地,这可不就是嫁妆嘛?”

不只是欧罗巴,汉地也是这种传统,女子的嫁妆就是她们自己的,夫家是没有权力处置的。

和许多人都不一样,温体仁在听朱由检说完后,神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语气依旧平静道:“敢问陛下,可是已经选定了合适的人选?”

他才不信朱由检的鬼话呢,什么公主的嫁妆地?

如果真如皇帝所说,领地归公主所有,那当初费劲心里拿来作甚?

朱由检眉头一挑,轻轻摇头道:“具体的人选,朕还没定下来。”

“朕属意在两地分别设立总督,总督两地军政,人选嘛,由尔等推举,最后由朕来裁决,任期五年,五年后视其情况再决定是继续留任,还是重新推举。”

“当然,为了免其做大,在位不得超过十年。”

“其他的,就按诸卿刚才所说,抽调五千步卒,分守两地,至于水师……”

“不妨就从各地水师抽调些许舰船和水手、正兵,组建欧罗巴水师。”

“详细的章程,兵部和五府回去商议后,给朕上一道奏本。”

“另外就是两地总督的人选,尔等拟定后,交朕御览。”

“陛下……”

朱由检话音一落,温体仁又站了出来。

“首辅可还有事?”

“陛下,对两地的治理该是怎么个章程?”

“一如大明境内之行都司。”

“臣明白了。”

“好,今日……”

“陛下,臣还有一事。”

朱由检正欲让诸臣退下,就听来宗道又开口了。

“讲。”

“乌斯藏和朵甘的那些法王和头人,已经数次请求陛见,此事……?”

“对乌斯藏好朵甘,  之前不是已经商定了吗?”

“就按王来聘和文震孟说的,步步为营,一点点瓦解那些僧人和头人在当地的势力。”

“朝廷不表态,不给他们明确答复。”

“继续施行多封众建的政策,让他们互相制衡。”

“尤其是当地的黄教、红教、花教等教派,朝廷要扶弱制强,维持其势力平衡。”

“礼部先和他们谈谈,至于陛见……再等等。”

“等礼部确定了朝廷接下来对他们的册封,朕再见他们。”

来宗道闻言,登时就明白了,所谓的谈,就是让礼部的人去看看,谁是亲近大明的,谁又是对大明很是抗拒的。

对亲近大明者,接下来的册封中就要有所侧重,对抗拒大明者,那自然也要有所表示。

“臣明白了,谨遵陛下旨意。”


  (https://www.02ssw.cc/1102_1102443/442722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