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西域方略
经过缜密的侦查,在确定车臣并未布置伏兵后,曹变蛟和方正化二人也不再收着了,统领麾下一万三千营骑兵,全力追赶车臣部。
但可惜的是,车臣后撤的速度很快,丝毫不拖泥带水。
等大军追击到昌都剌,趁着大军修整的功夫,方正化伸手烤着火,面色凝重道:“冠军侯,这不对劲,车臣撤得也太利索了,离开赤石山,经委鲁姆到昌都剌,现在又去了苦他巴,看路线,他这是打算沿着大漠以南,一路撤到最西边了。”
曹变蛟闻言,轻轻点头,一连数日的追击,派出的斥候回报皆言方圆数十里内未见伏兵迹象,准噶尔人似乎真的只是一心西逃,并没有和自己交战的打算。
沉吟半晌,曹变蛟看了眼远处的雪山,沉声道:“公公,我们不能再追了。”
方正化轻叹一声道:“确实是不能再追了,这冰天雪地的,无论是战马还是人,都遭不住这么长距离的行军, 是时候回去了。”
曹变蛟狠狠灌了一口酒囊中的马奶酒,一抹嘴角道:“此番北出崖儿城,目的本是为解除侧翼威胁,稳固吐鲁番,如今准噶尔人不敢接战,主动放弃委鲁姆一线,我军兵不血刃收复此地,目的已然达到,若贪功冒进,反为不美。”
“索性先撤回委鲁姆,等明年开春,牧草长出来再说。”
随着曹变蛟的命令被传达下去,三千营大军放弃继续追击车臣,转向返回委鲁姆。
回到委鲁姆的二人,并未在立即南撤回到吐鲁番,而是就在委鲁姆河畔扎营。
大帐内,曹变蛟指着面前的舆图,对方正化道:“公公且看,委鲁姆此地,控扼委鲁河谷,西进是一长串的绿洲,东南绕过赤石山,经崖儿城就可以进入吐鲁番,往东经过墩剌、别失八里、黑风川,就可以进入哈密,说一句边防重镇也不为过,我们断无放弃之理,理当在此地筑城,扼控东西。”
方正化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哈着白气道:“咱家看也是,奏本里得跟皇爷说清楚,这委鲁姆,必须守住,在此筑城屯兵,便可与吐鲁番互为犄角,成为我大明西进的跳板,只有将这里打造成坚实的后方,我大明才能遥望亦力把里河谷,像之前那般,没有根基就贸然西进,着实不……咳咳……就这么着吧。”
话都快说完了,方正化才想起来,西进亦力把里这事儿,是皇帝的旨意。
两人商定后,便具名奏报,并下令麾下兵马就地取材,伐木采石,开始在委鲁姆旧城的基础上,修筑更营垒和防御工事,准备在此长期驻守。
同时,派出信使,将此间情形快马报与吐鲁番的曹文诏。
几乎在同一时间,吐鲁番的阿奇木伯克府内,曹文诏也在对着面前的舆图沉思。
曹文耀带回的消息,证实了蒙兀儿人的主力,仍在博脱秃山以西按兵不动,这种诡异的平静,反而让他心生警惕。
“苏里唐想凭借博脱秃山山谷天险,将我大军阻于吐鲁番盆地之内,待我粮尽自退,或是寻隙而击。”
曹文诏对身边的曹鼎蛟,和刚刚返回的曹文耀分析道。
“蒙兀儿人与准噶尔人虽生龃龉,但在对付我大明这一点上,利益是一致的,我们不能坐等他们再次联手。”
曹鼎蛟问道:“叔父之意是……?”
曹文诏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博脱秃山山谷的位置:“他要倚仗这山谷,我便破了这倚仗,立即征调牧民,就在这博脱秃山山谷东出口,给我筑一座城,要坚固,要能驻扎重兵,囤积粮草,要让蒙兀儿人从此再难东进一步。”
他又将手指南移,点向另一个关键点:“还有这里,叉力失西边的铁门关(历史上汉代设立的重要关隘,控扼天山南麓通道),此乃南北交通之咽喉,位置险要,旧关虽已残破,但根基尚在,必须重新修筑,派驻精兵,将吐鲁番南大门也给我锁死。”
曹文诏目光炯炯,扫视二人:“吐鲁番及其周边水草丰美,绿洲众多,足以屯田养兵,只要将博脱秃山新城与铁门关牢牢握在手中,这吐鲁番及其周边,便可真正成为我大明西域行都司的根基之地,固若金汤。”
就这么着,吐鲁番和委鲁姆两地,都同时开始征募人手,准备物料,只待开春天气转暖,就要大兴土木,修城筑堡。
……
时光荏苒,冰雪消融,转眼已是崇祯九年的初春。
来自西域的加急奏报,历经数月,终于被送达了京城。
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朱由检看完几人分别呈上来的奏报后,揉了揉自己的眼角,对一旁侍立的荀保吩咐道:“宣内阁、军机处和五府掌印官觐见。”
荀保躬身领命:“是,皇爷。”
须臾,受到召见的诸臣,在内侍的引领下,鱼贯而入。
“臣等参见陛下,恭请陛下万福金安。”
“免礼,赐座。”
朱由检一指面前的十几张椅子,对众人道。
“臣等谢陛下。”
等诸臣各自落座后,朱由检这才开口道:“西域的奏报,想必诸卿都已经看到了,都说说吧。”
他这边话音一落,兵部尚书李邦华就起身道:“启奏陛下,按镇西伯奏本中所说,准噶尔和蒙兀儿人已经看穿我大明的布置,暂时联合在了一起,既然如此,那之前的方略就要进行修改。”
“大明想在西域立足,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无论是镇西伯提出的在吐鲁番几处要道筑城,还是冠军侯提出的修建委鲁姆城,臣以为朝廷都应该大力支持。”
“只要能够将这两地握在大明手里,那国朝疆域将会西进数百里,将来攻略西域,也算是有了一个大后方。”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单靠一个哈密卫,来支撑朝廷在西域的种种方略。”
“甚至,大军所需的粮草、军械等物资,还需要从甘肃、山陕等地调拨,这么长距离的粮道供给绝对不能持久,唯有在西域当地筑城、屯田方能实现收复汉唐旧地之目的。”
(https://www.02ssw.cc/1102_1102443/441110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