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 第710章 美好的改变

第710章 美好的改变


首届南江国际生物论坛的筹备过程,如同一股温润而持久的水流,悄然浸润着这座千年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科学,这个曾经看似高深莫测的词汇,如今已成为南江市民街头巷议的骄傲话题。

一种前所未有的科研氛围,正以繁缕研究院为中心,向着整座城市辐射蔓延。

显然,一种美好的改变正在这里发生着。

最直观的变化发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曾经,商业中心的巨幅广告牌被明星代言占据,如今换上了"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海报。

曾经,家长们带着孩子挤满各类补习班,如今周末的科技馆和博物馆排起长队。

曾经,茶余饭后的谈资多是娱乐八卦,如今连公园里下棋的老人们都会偶尔讨论"那个叫陆时羡的科学家又有什么新发现"。

在城南的百年茶馆"听雨轩",七十五岁的老茶客陈师傅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在这喝了五十年茶,看着南江从一个小县城变成现代化都市。

但最近这一年,感觉特别不一样,整座城市都有了书卷气,连年轻人聊天都带着学问。"

这种改变远不止于表面。

市教育局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南江中小学生报考科学类社团的人数增长了300%。

"少年科学院"、"小小实验室"等课外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变化并非行政推动的结果,而是发自民间的自觉。

在城东的新华书店,科普读物区的变化最具说服力。

店员小李指着空了大半的书架说:"以前这些书几个月都卖不出一本,现在补货都来不及。特别是陆院士推荐的那几本,家长们都指名要买。"

甚至就连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的车上常备着两本书,《生命是什么》和《细胞生命的礼赞》。

"拉过几次科学家乘客后,我也开始对生物学感兴趣了。"他憨厚地笑着,"现在遇到外地客人,我都能给他们介绍咱们南江的科研成就。"

更深层次的变化,是市民文化自信的提升。

曾经,"洋品牌"、"进口货"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标。

如今,"南江智造"、"繁缕研发"成为新的骄傲。

在太湖新村的社区广场,每晚的广场舞队伍中,有一支特别的"科学健身队"。

她们自编的"细胞活力操"融合了生物学知识,动作模仿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

领队的退休医生刘阿姨说:"我们要用中国人的方式,展现科学的美。"

这种自信也体现在年轻人的择业观上。

南江大学的就业报告显示,今年选择留在南江发展的毕业生比例创下历史新高。

生物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张琳婉拒了海外名校的全奖offer,选择进入繁缕研究院的博士后工作站。

"在这里,我能参与到最前沿的研究,这种感觉比什么都强。"

走在南江街头,随机问起市民对繁缕研究院和陆时羡的看法,得到的回答总带着由衷的感激。

"要不是繁缕研究院,我女儿也不会立志当科学家。"在菜市场经营豆腐摊的赵阿姨说。

她的女儿去年在全国生物竞赛中获奖,如今已保送燕京大学。

"孩子说,她要像陆院士一样,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贡献。"

民宿老板周先生指着墙上与陆时羡的合影,那是去年陆时羡偶然入住时拍摄的。

"就那么一次接触,陆院士平易近人的态度就让我感动。后来我特意把儿子从外地叫回来,现在他就在论坛中心做志愿者。"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种感激已经转化为行动。

论坛筹备期间,市民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队已然超过五十支。

有退休教师组成的"银发翻译团",有大学生组成的"科技导览队",还有小学生组成的"礼仪小分队"。

南江书记李振华更是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感慨:"引进繁缕研究院时,我们期待的是经济效益和人才集聚。没想到,它现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整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在论坛开幕前夕,南江市民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感谢陆时羡#的话题。

一位网友的留言获得了上万点赞:"以前总觉得科学家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才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感谢陆院士选择南江,让这座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夜幕降临,太湖波光粼粼,湖畔的论坛中心灯火通明,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

论坛中心的灯光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照亮着一个正在发生的奇迹。

科学与城市、精英与大众,正在这里达成完美的融合。

而对南江市民来说,繁缕研究院早已不是外来机构,陆时羡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权威,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是每个南江人的亲人。

这份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或许就是科学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最好证明。

这座有着千年文脉的城市,正在为科学精神的传承点亮新的光芒。

随着会期临近,国际学术界的期待也持续升温。

《自然》杂志将此次论坛评为"2026年最值得期待的学术盛会"。

《科学》杂志则开辟了专栏,连续报道筹备进展。

有一位诺奖得主马丁·拉斐尔斯在受访时说:"我参加过无数学术会议,但像南江这样举城同心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开幕前一周,陆时羡带领团队进行最后演练。

全息投影、同声传译、智能导引......

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

.......

暮色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将温暖的金橙与沉静的靛蓝在天际交融。

南江这座曾经闲适的南方城市,此刻仿佛被注入了全球智慧的脉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国际化的、充满期待的躁动。

通往南江市区的高速路上,车流明显密集起来,悬挂着各国国旗或机构标识的车辆无声滑行。

一辆挂着京牌的考斯特内,燕京大学副校长钱永辰望着窗外的景象,眉头一扬。

他与坐在他不远的武红教授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讶异。


  (https://www.02ssw.cc/0_927/189949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