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458章 藩王齐聚

第458章 藩王齐聚


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摸着下巴,缓缓说道:“这朱由检和大臣们想法子让藩王发挥作用,这思路不错。洪承畴设的‘藩王议政堂’和‘藩王督农司’有点意思,能让藩王参与国事又管管地方。杨嗣昌搞交流活动,把关系弄融洽了,朝堂也安稳些。孙传庭整合军事力量,军队齐心才更有战斗力。不过这‘藩王督农司’出了问题,及时解决就好,制度慢慢完善,大明才能稳当。”

徐达在一旁拱手道:“陛下高见,有这些措施,朝廷和藩王能更好地合作,国家治理也更得力。”

刘伯温微微点头:“陛下,制度推行过程中会有波折,及时调整,多听听下面的声音,根基才能稳固。”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地图前,凝视着大明疆域,转过身说道:“这新藩王制度推行得有章法,考虑得还算周全。洪承畴规划职责机构,让藩王有事可为;杨嗣昌组织交流活动,缓和各方关系;孙传庭整合军事,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只是制度执行中会有变数,像‘藩王督农司’的问题,得重视起来,及时处理,确保制度能顺利实施。”

夏原吉恭敬地说:“陛下洞察入微,及时调整策略,制度必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我大明安稳。”

解缙接着说:“陛下,各地情况不同,推行制度时应多考虑实际,因地制宜做些变通。”

宣德位面

朱瞻基眼睛亮晶晶的,笑着说:“哇,他们把藩王的事儿安排得井井有条!又能让藩王帮忙做事,又能让大家关系变好,军队也更厉害了。虽然出了点小问题,但很快就想办法解决啦。希望以后一直这样顺顺利利,大明越来越繁荣!”

杨士奇微笑着回应:“陛下心怀天下,有这样的举措,大明定会越来越好,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于谦认真地说:“陛下,制度完善是个长期过程,要持续关注,不断改进,才能长治久安。”

嘉靖位面

朱厚熜靠在榻上,微微皱眉哼道:“哼,这新制度刚开始看着还行,想法是有,可这‘藩王督农司’怎么就出问题了呢?不过能及时发现上奏,也算他们有点眼力见。后面得盯着点,别再出什么乱子,这制度要是真能完善好,对朝廷也有好处。”

严嵩连忙赔笑:“陛下圣明,有您把关,这制度肯定能越来越完善,保我大明千秋万代。”

戚继光严肃地说:“陛下,军事力量整合至关重要,持续加强训练,军队才能随时应对各种状况。”

隆庆位面

朱载坖坐在书桌旁,轻轻点头说道:“这朱由检和大臣们为新藩王制度费了不少心思,多方面着手解决问题,有成效也有问题,这很正常。能根据出现的状况及时调整,就是好事。希望他们能继续把制度完善下去,让藩王、朝廷、军队都能协同合作,国家自然能稳定发展。”

张居正双手背后,神色认真:“陛下所言极是,臣等会努力推动制度完善,不负陛下期望。”

高拱接着说:“没错,陛下。各方面协调配合,互相支持,才能让这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让大明繁荣昌盛。”

……

在新的藩王制度逐步推行,各项配套措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朱由检深知,要让藩王们真正与朝廷同心同德,还需进一步加强沟通,坦诚布公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对大明未来的规划。于是,他决定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藩王聚会,借此机会与藩王们深入交流。

这日,阳光明媚,朱由检在皇宫的太和殿摆下盛宴,邀请诸位藩王参加。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也早早到场,协助安排相关事宜,确保聚会顺利进行。

藩王们陆续到来,纷纷向朱由检行礼。朱由检笑容满面地起身相迎,说道:“诸位王爷,今日邀大家前来,不为别的,就是想与大家欢聚一堂,畅所欲言。”

待众人入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由检放下酒杯,神色变得庄重起来。他环顾众人,缓缓说道:“诸位王爷,自朕推行新的藩王制度,让大家齐聚京城,想必大家心中各有想法。今日,朕想坦诚地与大家说说朕的心思。”

一位藩王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臣等对陛下的安排虽逐渐理解,但心中仍有些疑虑,不知陛下能否为臣等解惑?”

朱由检点头示意他坐下,说道:“但说无妨,朕知大家对这新制度有诸多疑问,今日便是要一一解答。朕推行此制度,实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以往藩王各自在封地,虽有荣华富贵,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如宁王那般,受奸人蛊惑,走上谋逆之路,最终身败名裂,实在令人痛心。”

另一位藩王忍不住说道:“陛下,臣等明白陛下是为我们好,可我们在封地经营多年,如今来到京城,总觉得有些无所适从。”

朱由检微笑着说:“这便是朕今日要说的重点。朕设立‘藩王议政堂’与‘藩王督农司’,就是希望诸位王爷能发挥自身才能,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来。在‘藩王议政堂’,诸位王爷可对国家大事发表见解,为朕出谋划策;‘藩王督农司’则让王爷们在民生之事上贡献力量。如此,诸位王爷既能施展抱负,又能与朝廷紧密相连,共筑大明的繁荣。”

这时,一位年长的藩王起身说道:“陛下,臣等愿为朝廷效力,只是这‘藩王督农司’,臣等虽有心,但在专业之事上,恐力有不逮。”

洪承畴见状,起身说道:“王爷不必担忧,针对此事,朝廷已选派了众多农业专家,会全力协助王爷们开展督农工作。王爷们只需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协调,定能让地方农业蒸蒸日上。”

朱由检接着说道:“不错,洪爱卿考虑周全。诸位王爷,朕希望大家明白,大明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诸位的支持与努力。如今局势复杂,内有民生待兴,外有强敌环伺,只有我们君臣一心,才能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杨嗣昌也起身说道:“陛下圣明。诸位王爷,定期的交流活动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与朝廷官员沟通合作。大家来自各地,见识不同,经验各异,若能相互交流,定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大明的发展提供更多良策。”

孙传庭也说道:“各位王爷,军事上,朝廷加强各地军事力量的整合与训练,也是为了保障大明的安全。王爷们虽不在封地,但同样心系地方,军事力量强大了,各地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王爷们在京城也能更加安心。”

一位年轻的藩王起身说道:“陛下,听了您与几位大人的话,臣深受鼓舞。臣愿全力支持陛下,为大明的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藩王也纷纷起身,齐声说道:“臣等愿听陛下差遣,为大明尽心尽力!”

朱由检欣慰地笑了,说道:“有诸位王爷的支持,朕倍感欣慰。来,让我们共同举杯,为大明的美好未来,干杯!”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宴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然而,在聚会接近尾声时,一位藩王面露犹豫之色,最终还是起身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请教。日后我等藩王的子孙后代,该如何安排?是继续遵循这新制度,还是另有打算?”

朱由检沉思片刻,说道:“这位王爷所问极是。朕已有所考虑,日后藩王爵位依旧世袭,但子孙后代同样要接受朝廷的教育与考核。有才能者,可继续在朝廷设立的机构中任职,为国家效力;若才能平庸,朝廷也会保障其基本生活。如此,既能保证藩王家族的延续,又能激励后代不断进取,为大明贡献力量。”

藩王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聚会结束后,藩王们带着对大明未来的憧憬与为朝廷效力的决心离开了皇宫。朱由检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对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说道:“今日与藩王们坦诚交流,朕相信他们已理解朕的苦心。但新制度的推行还需诸位爱卿继续努力,切不可懈怠。”

洪承畴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会继续完善各项措施,确保新制度顺利实施。”

杨嗣昌接着说:“臣会加强与藩王们的日常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为陛下分忧。”

孙传庭也说道:“军事方面,臣会持续加强训练与整合,保障大明的安全稳定。”

此后,洪承畴继续关注“藩王议政堂”和“藩王督农司”的运行情况,不断优化其工作流程和机制。他时常与藩王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杨嗣昌按照计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不仅有政务讨论,还有文化交流、体育竞技等。这些活动让藩王与朝廷官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合作。

孙传庭则全身心投入到军事训练与部署的优化中。他深入各地军营,亲自指导训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军事战略,确保大明的军事力量时刻保持强大,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藩王制度在各方努力下,愈发稳固。藩王们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为大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藩王督农司”的监督与协助下,地方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改善,百姓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在一次“藩王议政堂”的讨论中,针对北方边境的贸易问题,一位藩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陛下,北方边境贸易频繁,但管理较为混乱。臣以为,可设立专门的贸易管理机构,规范贸易行为,既能增加朝廷税收,又能稳定边境局势。”

朱由检听后,觉得此建议甚妙,当即与大臣们商议,决定采纳并迅速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北方边境贸易秩序井然,税收大幅增加,边境地区也更加稳定。

又有一次,在“藩王督农司”的工作汇报中,一位藩王兴奋地说道:“陛下,在农业专家的协助下,臣所负责的地区推广了新的种植技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们对朝廷感恩戴德。”

朱由检听后,龙颜大悦,对这位藩王和相关农业专家进行了嘉奖,并下令在其他地区推广这一成功经验。

在新的藩王制度下,大明王朝内部团结一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然而,朱由检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国家的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日,朱由检在御书房与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商讨国事。朱由检神情严肃地说:“诸位爱卿,如今大明虽在新制度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南方沿海地区近来常有海盗出没,骚扰百姓;西方边境也传来消息,有小股势力蠢蠢欲动。我们需早做准备。”

洪承畴说道:“陛下,针对南方海盗,可加强水师建设,提高海上巡逻频率,严厉打击海盗活动。同时,与沿海地方官府合作,组织渔民自卫,让海盗无处遁形。”

杨嗣昌接着说:“陛下,西方边境之事,可先派遣斥候深入打探,了解对方实力与意图。同时,加强边境防御工事的修缮和加固,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孙传庭说道:“陛下,军事方面臣会统筹安排,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若海盗与西方势力敢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朱由检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诸位爱卿负责,务必尽快解决这些隐患,保我大明百姓安宁。”

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领命而去,各自展开行动。洪承畴迅速与水师将领们商议,制定了详细的打击海盗计划,并调配物资,加强水师装备。杨嗣昌安排情报人员前往西方边境,密切关注敌方动态,同时督促地方官员筹备粮草,保障边境防御所需。孙传庭则在京城附近的军营中,挑选精锐部队,进行针对性训练,随时准备奔赴前线。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南方沿海的海盗在水师的严厉打击下,逐渐销声匿迹;西方边境通过加强防御和外交手段,小股势力的蠢动也被成功遏制。


  (https://www.02ssw.cc/0_19/237381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